归一云思
主页文学交流写作素材
文章内容页

那些请我吃过饭的哥哥姐姐

  • 作者: 意林·作文素材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1025
  • 肖遥

      【适用话题】善意 自尊心 给予

      8岁那年寒假,过年走亲戚去大姑家,大人们叙旧,大姑遣表哥带我出去逛逛。表哥比我大10岁,实在不知道带我玩啥,就用他的压岁钱在街边买了几根羊肉串给我吃。表哥问我:“香不?”我点头,点得很轻,因为我不想显得自己很馋,也不好意思让表哥再破费。可是那几串肉实在太好吃了,虽然我点头点得犹犹豫豫,眼神还是出卖了我。表哥笑了,又给我买了个肉夹馍,直到我彻底吃饱为止。这些特色小吃,一直生活在山沟里的我是第一次吃到。

      16岁那年,我的独舞在学校年会演出获奖了,学校派小林老师和伴奏胡老师同我一起去到兄弟院校表演。我跟着老师们坐公交车进城,完成任务出来,已经是华灯初上,胡老师推荐去吃附近坊间的名小吃灌汤包。

      我们学校很偏远,那是我第一次去市中心,也是第一次跟除了父母以外的成年人吃饭,所以我很慌张。包子上来了,我夹起来就咬,小林老师赶紧制止,让我小心烫着。我呆呆的不知所措,她只好给我做示范:先咬一小口,再灌点儿调好的汁水,一口进嘴;或先咬开皮,待滚烫的蒸汽散出来,再慢慢把肉汤吸完,趁热把皮和馅吃掉。我一路上都在装作自己是个大人,忽然被发现连汤包都不会吃,一下子变回了面红耳赤的小孩。

      小林老师那年刚留校,也才19岁,看到我的尴尬,也难掩紧张。好在胡老师话题一转,调侃我刚才表演时手绢花扔得太高,他以为我要失手接不住。“你在上面没看见,第一排观众都缩了下脑袋,怕被你砸到。”于是,这一餐虽然兵荒马乱地开始,竟然在欢声笑语里结束了。

      再后来,我们文艺队的几个高年级学姐毕业了,我们几个就时常去找她们蹭饭。现在想来,当年也真是不客气,不知道电话,只晓得我们是会计学校,毕业后大概率在会计科工作,就直接去找会计科。门房大爷告知我们下班了,我们就又打听宿舍在哪儿,一副找不到人誓不罢休的样子。尽管学姐说了没事儿就来玩,可我们还是怕把她们给吃穷了,不敢频繁去找她们。

      我经常会想起这些请我吃过饭的哥哥姐姐,当年请我们吃饭的时候,我们的矜持、幼稚、窘迫、匮乏他们都看在眼里,善良的他们却不露声色,丝毫没表现出不耐烦。他们尽己所能地引领我们见世面品美味,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我们的脆弱和自尊。我们被开启的不仅是味觉审美,还有眼界和见识。

      几十年过去,我走进成年人的世界,虽然时不时被残酷的现实按在地上摩擦,却始终没被打磨得世故油腻,甚至有些许天真,也跟少年时代这些“麦田里的守望者”有关。那种毫无功利的、温柔地给予,奠定了初涉人世的我对外面那既精彩又无奈的世界的认知底色。

      (张愚摘自《哲思2.0》2021年11月)

      【素材分析】对8岁的“我”,表哥破费但不点破“我”的馋;对第一次吃灌汤包的16岁的“我”,两位老师自然巧妙地化解“我”的尴尬……没有人不曾经历过尴尬时刻,若能遇到擅于不露声色地保护他人自尊的“哥哥姐姐”,则可称人生之幸也。“亲善产生幸福”,诚哉斯言。

      【速用名言】

      1.最能施惠于朋友的,往往不是金钱或一切物质上的接济,而是那些親切的态度,欢悦的谈话,同情的流露和纯真的赞美。——美国科学家 富兰克林

      2.如果朋友是盲人,我就从侧面看他。——法国将军 儒贝尔

      (特约教师 严君)

      本文标题:那些请我吃过饭的哥哥姐姐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865023.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