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关于“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的创新

  • 作者: 速读·中旬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7698
  • 余超群 吴辉娥

      

      

      一、实验背景分析

      学情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一直是教学重点。新课标引进了模型建构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难题,我们知道模型建构有三种: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构建物理模型在必修一有多次应用。这次再次用到物理模型,用翻糖卡的方式来模拟血糖的合成与分解,虽然操作简便,但是不够贴切体内的血糖调节过程,不够直观,因此本人对实验进行了改进:用在学生熟悉的输液装置,用吊瓶中的红色液体表示血糖(吊瓶上的白色标线表示正常的血糖范围),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血糖上升及下降的动态变化效果;用带有活塞的注射器吸收和推出红色液体模拟肝糖原的合成和分解过程,效果显著;用不带有活塞的注射器模拟葡萄糖的氧化分解,通过旋转三通旋塞使其中一个带有活塞的注射器只能吸入不能推出红色液体模拟肌糖原的合成,通过这个操作学生很容易记住这个易错点。

      教法学法: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模拟血糖的调节机制,建构和不断修正动态的物理模型,再建构抽象的血糖调节的图解式概念模型。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难点:通过构建动态的血糖调节的物理模型进一步构建血糖调节的图解式概念模型。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和图解式概念模型,了解模型建构的基本方法和意义。能力目标:通过物理模型和概念模型的构建培养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血糖平衡调节的分析,领会稳态的维持对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意义。

      四、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1.新课标教材用“糖卡的翻转”来模拟血糖的调节过程,虽然操作简便,但是不够贴切体内的血糖调节过程,不够直观。因此对实验进行了改进:

      2.介绍实验装置:

      五、实验设计思路

      1.用吊瓶中的红色液体表示血糖(吊瓶上的白色标线表示正常的血糖范围),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血糖上升及下降的动态变化效果。

      2.用带有活塞的注射器吸收和推出红色液体模拟肝糖原的合成和分解过程,效果显著。

      3.用不带有活塞的注射器模擬葡萄糖的氧化分解,通过旋转三通旋塞使其中一个带有活塞的注射器只能吸入不能推出红色液体模拟肌糖原的合成,通过这个操作学生很容易记住这个易错点。

      六、教学过程

      (一)活动准备

      1.分组:三人一组。

      2.器材准备:每组准备如下材料:注射器4支,输液器带针1根,医用三通旋塞3个。含有红色液体的吊瓶1个(红色液体代表血糖);含有棕色液体的注射器1支(棕色液体代表胰岛素);含有黄色液体的注射器1支(黄色液体代表胰高血糖素);含有红色液体的注射器1支(红色液体代表饭后摄入的葡萄糖);活动前教师要对相关器材进行解释,说明他们模拟的对象。

      (二)活动步骤

      1.模拟吃饭后的反应。吃饭后,消化吸收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此时向吊瓶中注射一定量的红色液体,红色液体超过标注线表示血糖偏高了,如何回归正常范围?

      2.模拟运动时的反应。运动时,组织细胞一直利用血糖,红色液体低于标注线表示血糖偏低了,如何回归正常范围?

      3.通过构建动态的血糖调节的物理模型进一步构建血糖调节的图解式概念模型。

      七、教学反思和自我评价

      1.用红色液体表示血糖有利于学生直观地观察血糖上升及下降的动态变化效果。

      2.用带有活塞的注射器吸收和推出红色液体模拟肝糖原的合成和分解过程是非常直观生动。

      3.实验器材简易,操作简单,可操作性强.学生通过自行操作,化难为易,在第一时间掌握知识,记忆深刻。

      4.寓学于乐,寓教于乐,让学生试验中快乐的掌握。

      本文标题:关于“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的创新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964358.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