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黄昏姗姗来临,当鸟雀披着夕阳归巢,当暮归的老牛走在铺满野花的小路上,高高矮矮的烟囱里便袅袅升起了炊烟,在村子里盘旋、萦绕、升腾,将金色的晚霞涂抹、渲染、虚化。村子四处弥漫着浓浓淡淡的味道——有瓜果温润的馨香,有柴草燃烧的清香……而最吸引孩子们的自然是晚饭…[浏览全文][赞一下]
买蓝雪花之前,我并不认识这一种花。只是从朋友的口中听说过它婉约的名字,听说它可以爬满一整个篱笆。但我却从不曾见过,也没有特别打算要养一株蓝雪花。那一次在花市中闲逛,除了上千种的多肉引起我的惊叹外,其余的什么玫瑰、月季、雏菊,包括海棠、苹果、天竺葵,都不能引…[浏览全文][赞一下]
姑妈的那碗冻鱼◆曾昭阳在每个人的记忆深处,总有一些让自己感到温暖的东西,它或许是一个人、或许是一件事、或许是某一个瞬间。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想起童年时姑妈的那碗冻鱼,总是让我无限温暖,但又无比遗憾。冻鱼是湖南的一道美食,一般在冬天里食用。做法就是将鱼头、鱼骨…[浏览全文][赞一下]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十四日:晴时序虽不是深冬,但初来的冬天也够严酷。树枝上已不见叶子,只有光秃的枝条在风中呻吟。今年的初冬要比往年的这个时候冷多了。城里的男男女女已穿上了笨重的冬衣御寒,而我的衣裳单薄,身子在寒气里发抖。素来能吃苦的我,不知怎么有了一个奢华的欲…[浏览全文][赞一下]
记得我自己还是很小的时候,大概就是在八九岁左右吧,那时母亲在杨柳中心小学任教。在母亲任教的中心小学操场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斜坡地的下面有一口水井。水井与流经杨柳场街背后的一条小溪的桥廬子相邻。那一条弯弯曲曲亦如一条彩带一般历史悠久名叫杨柳河,就是那条如诗一样…[浏览全文][赞一下]
想起妈妈做的锅巴饭最近老是陷在回忆和思念中,也许是老了,总爱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最让我难忘的是老家爷爷在灶下面放柴草,妈妈在灶后面撩米饭,然后把撩出来的米饭放在吊着的铁炉锅里面,坨在两口土砖搭成的灶口上面,灶后面的大铁锅,就把撩米饭的水(米汤)腾出来,放到…[浏览全文][赞一下]
6、做游戏我的家乡山明水秀,花香鸟语,美不胜收。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家乡的山山水水没有受到人活动的破坏,我的家乡是完美的,可爱的。我庆幸我的祖先能选中这一块这么好的地方做为定居之地,传宗接代,生息繁衍。合作化前,我们这里的水稻只种一造,备耕的时间相当长,农…[浏览全文][赞一下]
5、动物园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把我的故乡称为动物园,一点儿也不过份,因为我们这里的野生动物的确是太多了。在我们村子的周围,在坡地上,在田野里,在河边,在树林中,在草地上,随时随地都可以遇到一些飞禽走兽。有一次,一头野猪竟然跑到我们村里找东西吃,它胆大得很…[浏览全文][赞一下]
第四章激情岁月-在参加大三线建设的日子里第四章第五节金沙江段测量--会师攀枝花-3时光在历史的流云中冉冉逝去,55个年头过去了,打开珍贵的相册,重庆交通学院水62-2,水62-1班同学们在云南下关会聚时的身影一张一张地展现在眼前,把我又带回了那个难忘的岁月…[浏览全文][赞一下]
人是一个奇特的动物,譬如说有些人还是一个小老百姓的时候,说话做事的时候方式方法不一样,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都是比较接地气的,可是一旦某一天当上了一个芝麻大一点点儿所谓的“官”了之后,不知道为什么,说话呀做事呀什么的,就会发生很多的变化,特别是就喜欢专捡好话听…[浏览全文][赞一下]
窗外浓荫蔽日,远远望去绿的密不透风,近处蛙鸣蝉噪此起彼伏,气温依旧闷热让人总有想逃离的欲望。时间即将进入八月,眼看就要立秋了,说起来现在正是夏季的鼎峰,一年四季中最繁华最浓妆重彩的时刻,就像一场盛大的交响乐此刻高潮迭起令人心潮澎湃。盛夏时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浏览全文][赞一下]
六岁男童小唐浩,救起了十岁落水的陈敏敏,说起来似乎不能置信。但事实就是这样发生在剡城坊间,你听我细细道来。近些日子来,天气不好,一直阴雨绵绵,小朋友们没地方玩,只能猫在家里。这天,天突然放晴了。而且,刚好又是星期天,小朋友们玩耍的天堂好日来了。小唐浩和陈敏…[浏览全文][赞一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响应国家“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的号召,各地纷纷修筑水库、塘堰等水利设施,用于蓄水灌溉,调洪抗旱。井沟水库就修建于那个年代,库区不大,蓄水常年盈满。井沟水库刚好位于长岗岭山脚下的洼槽处,狭长而曲折,岸边山坡上松柏郁郁葱葱,青翠直上山顶。近年…[浏览全文][赞一下]
中国、陕西、西安东南,有一个蓝田,蓝田县东有一个白鹿塬,白鹿塬东下有一个焦岱川,焦岱川里有一条焦岱河,河西岸边就是焦岱镇,穿过焦岱镇中间的那条路,过完焦岱镇上头的镇医院,就到了焦岱中学门前,镇医院斜对过路西就是焦岱中学的美丽校园。焦岱中学,是我一生见过的最…[浏览全文][赞一下]
旁观“三鞠躬”1976年的秋天,伟人毛泽东与世长辞,全国沉浸在一片悲哀之中。作为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从小受到正统的教育以及父母辈的言传身教,我自然亦是悲痛。我母亲在30年前和今天说起毛泽东,总是两句现话:“我们真的是搭帮毛主席才翻了身。”另一句:“毛主…[浏览全文][赞一下]
我近年越发频繁的告诉每个身边的人,自己会在杭州待到60岁,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甚至更长。如果非要让我为这个决定,说出一个原因的话,我觉得这是一件相当“酷”的事情;因为我从来没有坚持过任何一件事情,会这么长久。当然,如果要说一个更切合实际的原因;我会说:因为…[浏览全文][赞一下]
也许是因为印象太深刻,一听到和提起袁隆平先生的名字,可能是因为年龄的缘故,就会让自己想起一些往事。当然,也或许是因为觉得有一些事情值得记忆吧,因此,我时不时地把那些已经成为过去的事,从记忆的碎片中找出来翻翻,以让我更加的珍惜现在的生活。大概是在一九六九年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那天早餐,一改往日那难以下咽的红薯或蚕豆饭,摆在我面前的竟是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白米饭。我正在纳闷,母亲开口了:“九满,今天是什么日子?”我摇了摇头。二姐笑嘻嘻地说:“九满,今天是你的生日!”看着家人碗里的红薯饭,我心里满满的是幸福。等母亲把饭分完,她把手洗净…[浏览全文][赞一下]
从上周起,就一直呆在宿舍做自我隔离,看着外面阳光灿烂,春光明媚,行云流水,却还是留在屋内,心中不免多了几分气闷。昨夜十二点,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室友生日,一群人一起庆祝,热闹非凡,即使呆在房间里,也听得到热闹的声音。因为睡不着,突然想起,1997年的那个夏天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听,喧嚣的车声!看,远边的云彩!一盏盏灯光亮起来,连成一片片,展开这个城市美丽的夜景画卷!紅色一片是人流较多的十字路口,等待着的车辆逐一闪烁着红灯,静待回家的路!金黄色一片的椰子树灯,竞是如火树银花般灿烂,一排排簇立在街边,将这个城市装扮的更加金碧辉煌!远…[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