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在武夷山,民宿主人小赵每天端上的山菜,必有鲤鱼炖豆腐。我还是头一次吃到如此毫无土腥气、肉质紧实细腻的鲤鱼。小赵领我去看民宿后面的泉水池,他家养殖的鲤鱼全部出自高山梯田,鱼身修长,尾鳍呈现罕见的金红色。小赵说,这些鱼都是养在他家田里的稻花鱼。…[浏览全文][赞一下]
南京是一个传说中紫气东来的城市,也是一个虚弱的凄风苦雨的城市,这个城市的光荣与耻辱比肩而行,它的荣耀像露珠一样晶莹而短暂,被宠信与被抛弃的日子总是短暂地交接着,后者尤其漫长。翻开中国历史,这个城市作为政权中心和一国之都,就像花开花落那么令人猝不及防,怅然若…[浏览全文][赞一下]
我很喜欢昆明的翠湖。它是昆明的靈魂,周边有很多名人故居,也有一些本地人爱吃的馆子。围绕翠湖一周,政府修了一条长达19公里的塑胶跑道。这条跑道质量和大学操场上的一样好。早晚,有很多本地人在这里跑步。在跑道和湖的中间,是公园的开放区域,市民可以遛狗、打太极,随…[浏览全文][赞一下]
袁宏道谈论山水养生时曾这样比喻:“湖水可以当药,青山可以健脾,逍遥林莽,欹枕岩壑,便不知省却多少参苓丸子。”山水治病,大地草木哪一样不是药?治愈一个人病的,是山水。迈开步子走向山水间,说不定比药的效果还来得快些。我的一个朋友,睡眠不好,有一次在郊外,听着嘤…[浏览全文][赞一下]
横塘,藏在诗词里的小镇,乐府歌谣里窈窕淑女的家乡。好像有点缥缈,现实中并不存在,仅仅是一个意象,又好像触手可及,就在城外的水边。其实,横塘就是杏花春雨的江南,是各种美好故事开始的地方。01.扼守古渡要津“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浏览全文][赞一下]
在雾气朦胧的河流上,一盏移动的灯火,说明有一条缓缓航行的慢船。有慢船的水面,篙声灯影,船尾统一标注“某某港”的醒目字样。以这样的方式,表明大大小小的船来自何方。船的归属感很强。那时候,在我的家乡,船由北而南驶入长江,在城市的河道上,拖船、驳船居多。一列船,…[浏览全文][赞一下]
如果你想看海,那就去海南的西沙群岛吧。小学课本上的那篇课文,让我们知道了这座小岛的富饶。同时勾起了我们对这片“秘境”的好奇与向往。这里历史悠久,被人们称为“海上的丝绸之路”。2013年,西沙群岛正式开放旅游。这片独自绽放许久的“处女之境”,终于揭开了神秘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这个世上,我觉得但凡是质地纯朴的人和物,都是值得交往与信任和珍惜的。因为纯朴的人,有一个理念就是凭良心做事,不做亏心事。纯朴的物,有一种天生丽质,没有人为的痕迹,叫人过目不忘。笔及到此处,这让我想一个故事。早些年间,在中心场(也就是现在的华阳街道)南面不远…[浏览全文][赞一下]
小城有家卖饰品的小店,店名极有意思,叫“偶遇”。小店开在一条古旧的街道上。店里卖的都是小饰品,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店主是个六十开外的老妇人,穿大红的衫,戴贝壳穿成的手链,笑容灿烂,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风情。年轻时,她迷恋小饰物,一直没有机会开这样的店。退休了…[浏览全文][赞一下]
小时候,老屋门前有一条小路。它像藕池河里顽皮的孩子,从防洪提上跑下来,从菜畦、田野中穿过,停在我家门前。它小得像一条蚯蚓,一条刚从地里蹿出来,活蹦乱跳,纤细而散发着土壤亮色的那种蚯蚓。它弯弯曲曲,田埂一样的质地,它是祖祖辈辈的脚印汇成的一条小路。清晨,乡亲…[浏览全文][赞一下]
????小东江的山水,到底有多好,也许你没有听说过。当然,我也不知道。因为我也在外地生活了几十年,对这里的变化知知甚少。这一次,由于好奇心的始然,我决定一探究竟。????当我们一家人来到小东江,先是把车子泊好,然后步行进去。凭记忆从小东江坝基处横过来。这里…[浏览全文][赞一下]
还在睡梦中,就被潺潺的流水声,鸟语声,以及泥蛙的叫声吵醒了。这些熟悉的旋律,从小就开始听,它既是催眠曲,又是起床的号角……我擦了擦眼睛,拍拍头,算是醒来了。才知道自己住进了城里。才知道那是窗外的流水声,那是百鸟朝凤的声音,那是泥蛙求偶的叫声。也许是亲近大自…[浏览全文][赞一下]
“你带‘人间美味了吗?”“我带了,带了五袋。”每次旅行前,我和小伙伴互相检查所携带的行李是否有遗漏的物品时,都不约而同地在旅行箱一角,为方便面留下专属空间。还给它起了个外号:人间美味。在国外旅行时,比起牛排、汉堡、意面味道的单一,方便面的口感太丰富了。哪怕…[浏览全文][赞一下]
汽车开往那拉提空中草原。沿途有冰冷湍急的河水流淌,它们从远处的雪山集结而下,冲刷着河沿的寒石与枯木。一路上,向导马军一边开车,一边向我们介绍着:“你们看山坡上那些房子,以前都是有人住的,不过现在他们大部分已经搬到山下去了。”一块草地上,晾晒着排列整齐的奶疙…[浏览全文][赞一下]
也不是突然闯入这片竹林的。昨晚抵达这里,我们本就打算游览这座山的竹海。等吃过早饭,我们就会出发。只是早晨醒得早,我起床推开窗子,发现下榻的宾馆就在竹林里。于是我出了宾馆,信步走进这一大片竹林——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半夜里听到的雨淋声,竟不是下雨,而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人生有很多無奈:比如在最穷的日子,偏偏最想到处走走。我曾经请教一位刚从欧洲穷游回来的朋友:“感受如何?”她的回答我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太穷了真是影响你对一个城市的认知和感受。比如我,现在一想起罗马,就觉得那个城市好穷好脏好辛苦。但在佛罗伦萨时,我对自己没…[浏览全文][赞一下]
快过年了,“候鸟”就要回来了。孩子们都乐坏了,谁谁谁回来了,谁谁谁跟着父母上县城玩去了……孩子们的消息总是最灵通的。随着一个个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盼望自己的父母回来的心情便一日重似一日,终于,他们的父母在这千呼万唤中回来了,在路口,他们扑到父母的怀里,父母疲…[浏览全文][赞一下]
在卡帕多奇亚旅行的时候,我自己一个人报了个越野车之旅,当时是这里旅行的淡季,报名这趟旅行的只有我和一对来自巴基斯坦的夫妇。卡帕多奇亚的气候很干,当我们在山路上飞驰的时候,我忽然开始流鼻血了。尴尬的是,当时我们全车人都没有带纸巾,司机勉强帮我找到了一块抹布后…[浏览全文][赞一下]
从风景区石林回来的路上,我们大家都有点饿了,正是傍晚时分,我们提议去吃晚饭。我和我的父亲母亲都是第一次去云南,大家提议去吃云南的特色菜,想来想去,最终大家一致决定去吃一碗过桥米线。过桥米线起源于云南,一位农民的妻子在家吃过午饭后,觉得昨晚剩的鸡汤可惜了,她…[浏览全文][赞一下]
作为土生土长的福建人,我十分想问问那些,刚刚拿了驾照就跃跃欲试想在福建自驾游的朋友们,你知道福建的山路有多可怕吗?你知道福建的山路不是十八弯,是一百八十弯吗?你知道即使在福建出生长大,我每次去山里车程超过2小时都要准备晕车贴的吗?要知道假如李白来一次福建,…[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