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江西去旅行,想在陶渊明的民宿住一晚上。那样的夜晚,小灯寂寂,叶片宽鲜,香气清洁。深秋,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我站在民宿的篱笆墙边,见一簇簇菊花长势可人,缓缓地抬起头,可见草木茂盛的南山。东篱和南山,这两个词,都表示方位,古人的柴扉大抵朝南开的,东篱在左,…[浏览全文][赞一下]
圣詹姆斯的鸟看起来就比别的公园的鸟饿,饿到你在水边聊天,常常会被某种鸟尖锐的叫声打断,才猛然发现它已经叫了很久,目的就是引起你的注意,要一点东西吃。我来到圣詹姆斯公园是在傍晚,有两个人在水边投食,鸟儿听见动静之后就纷纷向这里赶。“赶”用在这里显得太过单薄,…[浏览全文][赞一下]
“清明螺,赛过鹅”,不晓得江南人为何有这样夸张的说法,桃花水一涨,你去江、浙、皖交界的山村或小镇走走,到处都是被雨水洇湿的马头墙,黛瓦白壁带上了青灰色的水痕,就如一幅晕染的水墨画,转过小巷或水塘,满眼都是照眼的桃花,过一阵子还有盛开的油菜花,低头看,家家门…[浏览全文][赞一下]
每到假期,许多人都会出门旅游。回想去年国庆节的时候,我也凑热闹地带着孩子出门旅游了一趟,毕竟孩子和上班族一样,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有假期。千辛万苦地带着他出门,我必须思考一个问题:旅游,对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肯定不是娱乐休闲,可以娱乐休闲的事太多了;肯定…[浏览全文][赞一下]
伊朗西部,克尔曼沙阿。当地农民在自家院里燃起灶火,把面团做成薄饼,放到一个圆形黑色的铁器上。很快,面饼表面鼓起了气泡……这是纪录片《风味人间》里的一个场景,伴随着旁白这样说着:“生面團的出现,使人类的饮食前进了一大步。”和伊朗人类似,把面粉与水混合,擀压成…[浏览全文][赞一下]
月黑风高夜。秋风渐起。屋里人早已酣然入梦,睡得昏昏沉沉。远处的无名鸟儿咕咕叫了两声,气氛反而越发安静。黑衣人在屋檐上屏息以待,随身宝剑在月光下发亮。须臾间,剑锋出,寒光闪,呼叫声未出已断在喉咙里,剑客瞬间再次遁入黑暗。夜重归安静。Cut!你发现了吗——武侠…[浏览全文][赞一下]
初秋的早上,我和妻子吃过早饭,开车直奔新潟,我们的目的地是早已约定好的——红点鲑洄游地。汽车行走平稳,远山已经有成片的树林被枫叶染红。妻子放下车窗,一股清爽的空气顿时漫入车内。我觉得眼睛发亮,醒人的空气溢满我们的周围。妻子兴奋地说:“这分明是森林浴啊!”我…[浏览全文][赞一下]
我不爱看山。因为少时去过珠穆朗玛、喀喇昆仑、冈底斯三山交界的高原,摸过万山之父的脑门,便对其他的山都看得淡了。对于漓江那种纤巧若断的石柱,虽觉秀美,却不敢在山的范畴里恭维。窃以为一个人若真没见过魁伟峻拔的大峰大壑,以为这石林就是山的精髓了,实在是山也是人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海拔45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无人区,空气稀薄,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一半,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屋脊。我已经风餐露宿、独自在公路上骑行了10天,我觉得有些累了,就停下来坐在路边休息,眼前是苍茫的荒滩,蓝色的天空中飘荡着朵朵白云。我正有些浮想联翩,无意间回头一看,突…[浏览全文][赞一下]
01南朝宋时期,有这样一对好朋友。一个叫陆凯,在江南。一个叫范晔,在西北。两人多年没见面,平日里只能靠书信来往。又是一年春天,江南草长,群莺乱飞。陆凯想着出门散散心,转了两里路,到一个驿站,见桥边一树红梅开得正艳,走过去观赏。忽而,身后传来一阵马蹄,一个相…[浏览全文][赞一下]
三十多年前,我穿着布鞋,背着沉重的行嚢,离开了我的故乡,命运把我带进了城市。那时候,我是一个精力旺盛的年轻人,我的血管里奔流着热血,而心里充满了激情和各种崇高的理想和抱负。三十多年来,我在城市里劳累奔波,赢得了一些名誉,获得了一些地位,赚了一些钱,并且尽情…[浏览全文][赞一下]
台湾旅行作家詹宏志曾经说过,如果你没有与民宿主人一同喝过酒、聊过电影、切过洋葱与胡萝卜,你就不算真正住过民宿。就这一点看,我肯定算真正住过民宿的那类人,因为每次旅行我都会带着一小包家乡的米,准备熬粥解乏。我预订民宿的时候就有一个古怪的要求:能否借用你家厨房…[浏览全文][赞一下]
我们是刚在那村子里的饭馆用的晚饭,这饭馆四面来风,用餐的食客只有一桌两个年轻男女,整个餐厅空荡荡的。典型的农家菜馆。如果不是想要去高渊河看萤火虫,我想我们不可能来到这里就餐。码头上有几个人招呼,并大声吆喝,小心!看路!踏过桥板,有两艘机动船在候命。依次上船…[浏览全文][赞一下]
我小时候胃口差,身体弱。为了照顾我,母亲下班后到家,却还是不顾疲劳去市场上挑一条新鲜鲫鱼煮给我吃。贪玩的我和小伙伴们满院子疯跑,母亲就端着碗在后面追赶,终于撵上了,就连哄带骗地喂我吃一口。身旁的小伙伴总是咽着唾沫无不羡慕地说:“你好享福呀!”那时候我总是不…[浏览全文][赞一下]
凌晨四点,我们打着手电筒登上光明顶,网上攻略称,黄山的日出是从黎明时分悄然铺开的一幕大戏,每一个细节都不容错过;越早登顶的人,越有可能占领拍摄的有利位置。但显然还有不少旅友比我们起得更早,拍摄用的三脚架都已经架好,山顶上劲风呼啸,寒气袭人,虽是六月天气,很…[浏览全文][赞一下]
不少人都是因为海明威的小说而第一次听说了乞力马扎罗,它位于非洲的坦桑尼亚,虽号称“非洲屋脊”,但因为临近赤道,气候宜人,雪线非常高,也比较容易攀爬。现在,每年有超过两万五千名登山客慕名在山脚下集结,挑战登顶的梦想。攀登乞力马扎罗的人均费用超过两千美元,不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那年秋天休完假回阿里的路上,在叶城零公里处,我遇到了一个老头儿,60多岁,黑瘦,矮小,戴一顶土黄色的渔夫帽,穿一身旧的蓝色运动服,裤子膝盖处破了两个小洞。他背着个一米多高的蓝色背包。背包鼓鼓囊囊,压在他身上像一座小山。司机老王说他要去西藏,这趟跟我们一起上…[浏览全文][赞一下]
去了一个岛。总行程是两天,来回坐汽车、大轮船、小快艇几乎用了近一天的时间。在小快艇上被海浪一阵阵地拍打着全身,渐渐地,海水从灰色到了深蓝、碧绿。海水伴着一定的节奏此起彼伏,形成一条条波浪,小船时而冲破它们,时而又不得不避开它们。风起时,就突然明白了诗里说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初冬,我一个人,坐车去湛江石门看红树林。一路上,一幅幅冬的画面直入我的眼帘。秋收剥去了田野华丽的盛装,旱地和道路两旁的碧绿越发显得精神饱满;广阔的田野里三三两两的农人肩担手提,赶在雨季到来之前播下来年的希望;星罗棋布的鱼塘碧波荡漾,托起初…[浏览全文][赞一下]
四月的天气,北京的春天来得比其他城市要早,鹅黄的树枝在梦眼迷离处摇曳,迷迷蒙蒙似在梦中一般,春天竟悄无声息的来了。北风依旧呼呼的吹,满城飘满了白茫茫的飞絮,似梦中的一场雪花,轻盈的梦。我们在北京实习期满了三个月,在四月的时候就要辞别北京了。他们说,北京的夏…[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