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贞不仅仅只是一个人的回忆——《未央歌》的情感分析曾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鹿桥再也没有超过他在26岁时所创造的无与伦比的奇迹,只是因为一部《未央歌》,使得从那个年代出去的华人为之魂牵梦绕。小说突出的背景是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主要的内容却是与抗战似乎毫无…[阅读全文]
文/来璐叩开童心的大门摇一摇回忆的铃铛文/来璐毛芦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衢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衢州市群艺馆文学指导,著名儿童文学作家。1992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政教系。先后任浙江衢县石梁中学教师,衢县报编辑、记者。1990年开始发表作品。2005年加入中…[阅读全文]
记者:陈斌来璐来自前主编的回忆:《山海经》最好的那些年……记者:陈斌来璐《山海经》创刊35周年之际,小编特意采访了《山海经》杂志社的前主编——陈惠芳。陈老师1981年底进入《山海经》杂志社工作,到2008年退休,可以说是《山海经》成长的最佳见证人。提起那段…[阅读全文]
1980年代,好友李霍勤女士(安徽省徽剧团编导、省内知名的剧作者)的新编历史京剧《憨郎与紫薇》,由铜陵市京剧团排演,参加安徽省第二届戏剧节汇演,获得了二等奖。在戏剧节上演出时,恰又被北京《戏剧电影报》主编杨晓雄先生看中,并撰写《满汉团结的赞歌》一文在《戏剧…[阅读全文]
张育瑄今年是孙宗溶同志的百年诞辰。他是改革开放后安徽日报社第一任党委书记。1983年任政协安徽省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孙宗溶同志虽然已逝世10多年,但他的音容笑貌,仍时时出现在我的眼前,让我久久地怀念……拨乱反正的功臣我初次见到孙宗溶同志是在19…[阅读全文]
汪思彤回忆我的奶奶汪思彤汪思彤沈阳市第35中学高一九班(文科班)学生,喜欢绘画、读书、写作。我跟在父亲的后面,一步步地上了楼。这栋老楼已不知经过了多少的岁月,楼道的棚顶已被熏黑,四周墙壁的上面也不知被谁刻或涂写了什么字。我和父亲走到了三楼,来到了已被小粘贴…[阅读全文]
杨力记忆中的未来与魔幻中的现实——《未来的回忆》中的魔幻时间观杨力墨西哥女作家埃莱娜·加罗是拉美文学爆炸前最早开始用魔幻的手法来创新拉美传统小说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多具有浓烈的魔幻现实主义特色,虽不为大众熟知,其文学价值却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位大家之作。长篇小…[阅读全文]
刘玉杰回忆叙事中的迷失与无家可归——《四十一炮》中的罗小通与《德语课》中的西吉·耶普森比较研究刘玉杰中国当代作家莫言长篇小说《四十一炮》中的主人公罗小通和德国当代作家西格弗里德·伦茨长篇小说《德语课》中的主人公西吉·耶普森,两人都在从童年到青少年的成长过程…[阅读全文]
李元洛(李元洛,当代著名文学批评家、散文作家,古典文学学者,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责任编辑:韩星)主持人语:邹建军教授选择坚守学术研究阵地的同时,却从不疏于练笔,透过大量的现代散文到古典赋体的创作,反复地斟酌与思量每一与之生命息息相关的人与事,给予了…[阅读全文]
董鹏洋有不少人说过,高中三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每年樱花时分,又便有一届战士,用青春淬炼自己,以备那用兵一时。时间一直在追寻白驹的脚步,樱花却固守那七日不变的风景。时间有时并不受人待见,它会刺破青春年华的精致,会把平行线刻上美人的额角,会吃掉稀世珍宝,颠…[阅读全文]
钟洁云摘要: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小说家君特·格拉斯2015年4月13日去世。格拉斯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格拉斯在《剥洋葱》中采用的叙述策略淋漓尽致展示了“别样的真实”,本文从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视角、双重自我的对话、批评性记忆意识、叙述交流等四个方…[阅读全文]
谈子翔北风呼啸,大雪纷飞,为大地裹上了一层新装,送走了丰收的秋季,却也送走了我至亲至爱的爷爷。爷爷住院了,妈妈说爷爷得了癌症,那天放假,我和妈妈一起去湘雅医院看望爷爷,见到阔别了一个多月的孙子,爷爷显得格外开心,嘴角都挂上了一弯浅笑。爷爷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阅读全文]
杨京京摘要:“新时期”知青小说作者立足于已经脱离知青生活的“现在”,描述曾经的事件,天然的带上了“回忆”的叙事模式,小说本身的虚构性与回忆带来的真实性之间如何协调、已知结局的回忆带来叙事声音与叙事视角的分离、作为一个影响一代人的事件,“知青运动”的回忆怎样…[阅读全文]
黄好新我的父亲黄金凯,一九二二年农历七月七日出生在安徽省界首市光武镇黄寨村,一个贫农家庭,幼年丧母。由于后母不让在家吃住,无奈只好背着幼弟到处流浪,时逢战乱,民不聊生。有时在外实在找不到吃的,只好偷偷回家自己找些面汤残羹充饥,运气不好碰到后母时,轻则重呵,…[阅读全文]
赵红帆2015年7月7日上午,从北京人艺博物馆副馆长刘琳那里,得知朱琳老师因病去世的噩耗,最后一次与朱琳老师见面的场景犹似昨天,约定的合作却再也没机会进行了。我与朱琳老师相识于2010年,当时北京人艺博物馆准备出一本研究北京人艺第一代表演艺术家刁光覃、朱琳…[阅读全文]
钟洁云摘要: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小说家君特·格拉斯2015年4月13日去世。格拉斯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格拉斯在《剥洋葱》中采用的叙述策略淋漓尽致展示了“别样的真实”,本文从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视角、双重自我的对话、批评性记忆意识、叙述交流等四个方…[阅读全文]
祝淳翔我生逢七零年代,一个物资相对匮乏的时代。好在很快过了一九七八年,一切就大为改观,整个社会一片欣欣向荣起来。打记事起,我就是个“问题儿童”,每天头脑里都会蹦出许多今天看来非常幼稚的问题,碰到任何大人,总会死缠烂打地追问。家里人主要是老爸被我问烦了,于是…[阅读全文]
简媛回家的路有時长有时短乡愁蔓越如坡上交织的轻根草我什么都想回忆尤其那些时光去河床石洞里掏螃蟹去池塘泥洞里摸田螺去山上松树下捡蘑菇、杉树上捣蜂窝从巢里探出的那张觅食的小嘴我拽一根小草它追随我向左向右而五仁月饼、芝麻面皮是我对八月的回忆我们去荷塘偷挖莲藕不用…[阅读全文]
刘春宁关于回忆在初冬的怀抱风从你身边滑过我清晰地听到秋天的私语成长是最长情的告白银杏,秋季的民选代表低吟着一生的浪漫听凭秋风浅唱喁语一树的金黄让天空都羞赧却把最华贵的盛装礼让大地璀璨成整个世界的美丽每次从你身边走过只敢匆匆一瞥怕醉倒在你的裙下被你记下失意或…[阅读全文]
杨角回忆长征印象最深的是一队蚂蚁在北温带的土地上走着走着就被子弹带走一些流水带走一些被饥饿和寒冷又带走一些那些背不动肉身的骨头就埋在雪山和草地中有几只反叛的蚂蚁在懋功和川陕一带差点误了一场大事原本这一切都可以不发生的只因一只外国蚂蚁和几个盲从舞错了手里的枝…[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