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思蒙摘?要:本文以林怀民先生创作的舞作《稻禾》[“《稻禾》是林怀民于云门舞集建团40周年创作的作品,2013年首演于台湾。舞作《稻禾》舞作《稻禾》共分为八个部分:‘泥土‘风‘花粉Ⅰ‘花粉Ⅱ‘日光‘谷实‘火‘水,林怀民称之为“向土地致谢”、“与土地和解”的…[阅读全文]
赵尹威(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湖北武汉430074)比较《情人》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主人公形象及其背后的性别立场赵尹威(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湖北武汉430074)男女之间存在着无限的相异性,投射到文学领域,则造成了男女作家在各自的创作中所秉持的不同的性…[阅读全文]
黄媛媛(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207)舞蹈是情感与生命的艺术——读《情感与形式》有感黄媛媛(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207)本文以苏珊·朗格的艺术理论作为研究舞蹈艺术的支撑点,以朗格主要观点“艺术符号”出发,探讨舞蹈艺术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阅读全文]
刘艺华摘?要:宗白华先生的美学理论研究中,其艺术意境之说占据了较为重要的位置。它以哲学与美学为出发点,以提升内部人格境界为核心思想,承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气的哲学,以舞与空白为审美表征构建了一个艺术灵境。在这个至高的艺术境界中空灵与充实水乳交融,并于虚实相生宇…[阅读全文]
张闫博宇摘?要:印度这些优秀的佛教女性人体雕塑艺术所带给我们是一种任凭精妙的旋律驱动,飞向遥远天际般的生命的充实感。关键词:印度佛教;女性人体;雕刻;生命中图分类号:J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6-008…[阅读全文]
王瑶摘要:一个民族的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的尊严和生命存在的意义的价值定义,又是一个民族长期发展实践中所形成的,而服饰作为一种人文表现方面的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是人文精神方面的最为表现的民族特征。服饰也是人类文化最突出最显眼的特征,而每个民族的文化不尽相同所以服…[阅读全文]
王丹摘要:奥诺雷·德·巴尔扎克说:“一切皆是形式,生命本身亦是形式。”生命是形式,那么形式有生命吗?形式的生命又是怎样的呢?法国美术史家福西永在其著作《形式的生命》一书中对形式进行了精深的解读,将形式分为四个阶段:实验时期、古典时期、精致化时期、巴洛克时期…[阅读全文]
王晴(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00)论中国古代审美精神的生命情愫王晴(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00)中国古代审美理想关心的是人作为个体生命在整个宇宙中存在的意义。它通过体悟、游目、仰观俯察、澄怀观道等一系列审美途径来达到个体生命的完…[阅读全文]
胡宗艳摘要:没有生命的教育,是无意义的教育。教育存在的意义是促进人的生命健康的发展。然而,幼儿生命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元基点教育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怀。幼儿生命教育处在被忽视或漠视的地位,严重制约幼儿健康发展。关注理解生命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呼唤,是幼儿终身发…[阅读全文]
李青青摘要:老庄“虚静说”讲究的“物我同一”,自从被引入到艺术范畴以来,引申为“物我两忘,摈除杂念”,其成为艺术家与自然相融所必备心态,对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与传达具有重要意义,也对艺术鉴赏者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也可以说“虚静说”是中国艺术的生命…[阅读全文]
胡冬一(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云南昆明650000)一、前言经过一代代的传承与创新、庚续与发展,近千年来世界油画艺术涌现了众多的“流派”和“主义”,但在这些“流派”和“主义”中,能够被称为“绘画艺术之林的常青树”当属写实主义油画。自它从十五世纪正式出现…[阅读全文]
摘要:作为唯一的国家级芭蕾舞团,中芭一直守护着宝贵的芭蕾艺术资源,在今年这种特殊时期,克服了各种困难,推出了一系列的作品,让观众欣赏到芭蕾之美。关键词:芭蕾舞;练功;美育中图分类号:J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0-009…[阅读全文]
刘彦孜摘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的成长需求和时代发展赋予音乐课程的初心为主要研究内容,从激发学生兴趣、丰富课堂内容、利用“互联网+”等网络资源拓展音乐课程内容,改革音乐素养考核评价机制,让音乐课更具灵魂和生命力,使学…[阅读全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多元化。舞蹈作为一门艺术,能够陶冶情操,培养气质,受到了学生家长和学生的普遍欢迎。作为一名舞蹈教师,其任务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教授舞蹈知识,更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排除…[阅读全文]
古力子摘要:一杯荼,喝着。从初识的苦涩,到慢慢的回味。再到伴荼的器皿,喜爱便开始走近了。或许还懂什么茶艺和茶经典故。只是这么莫名的爱上了茶及茶具。由此,对美的自然属性就显露出来了。关键词:茶器;艺术;品味中图分类号:TS971;TS972.23文献标识码:…[阅读全文]
袁昕彤摘要:宗白华的《美学散步》在诸多独立的篇章中谈及了中国人空间意识。在他看来,时空统一、虚实相生是中华传统空间意识的典型特征。通过“以大观小”、“由远就近”的表现方式,中国人的空间成为“一个充满音乐情趣的艺术境界”,极具生命关怀。本文依据宗白华先生的观…[阅读全文]
韩静雳摘要:空白即是无,有与无,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国文化艺术对空白所独有的追求和表现,从诗词、书画、建筑艺术的语言结构组织上为我们提供了探索、寻找产生美的生命力的线索。中国文化艺术中,对于“空白”的理念,是“表现语言”在空间、时间的结构逻辑的主观重构,因…[阅读全文]
张新摘要:“国学”就其本质来说就是生命哲学,而国学读物主要以儒家经典文本为核心故而探讨民间国学热,离不开对于儒家生命之美的解读。本文主要以王阳明“心”学为视角,以说明那无善无恶、纯亦不已的本心就是儒家生命之美的真实境界,其‘心”学所关注的是价值世界、精神世…[阅读全文]
摘要:走过一百多年历史进程的中国话剧,作为具有独特艺术形态的“舶来品”,在世界戏剧思潮扣发展模式以及中国文化传统和现实生活双重的冲击和磨合下不断发展,同时也经历着观众审美意识和心理認知的不断演变,几经沉浮,几度辉煌和落寞,形成了如今生动蓬勃的发展势头和富有…[阅读全文]
严敬华摘要:里尔克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之一,里尔克的诗歌思想丰富而独特,值得我们深入系统地进行研究与探讨。本文主要对里尔克诗歌的生命意義进行探讨,首先对里尔克诗的本质以及价值取向进行简要分析和概述,其次对其诗歌主题展开交流,最后重点分析了里尔克诗…[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