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5632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南山2020
  • 九满
  • 孤树
  • chaunzi
  • 混沌虚空
  • 李椿

摘要:马华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1960年代,而文学杂志《蕉风》常被视为“现代派”文人的大本营。然而以《蕉风》为乐土的“现代派”究竟是什么面貌?本文且以这十年间最多产的小说作者张寒与梁园为例,探讨本时期现代主义热潮在小说实验方面的成果。关键词:张寒;...

浏览全文 阅读(29960)

闫海田摘要:徐訏诗及诗论在20世纪新诗格局演变中具有重要的连缀意义,并对当代汉语新诗写作有特别的启示。论文试图对不同时期的报刊、文学史著中有关徐訏诗及诗论的研究进行“再历史化”研究,并通过深度的文本分析来重新界定徐訏在新诗史上的地位,从而为中国新...

浏览全文 阅读(30013)

郭海霞摘要:汤亭亭的《第五和平书》是一部反战力作,但出版至今反响平平。本文以小说第三章《水》为切入点,运用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分析资本主义美国在夏威夷的生产性殖民过程。《水》通过对夏威夷历史与现状的并置完成美国殖民化空间生产的潜叙述,暗指美国对夏威...

浏览全文 阅读(29901)

蒲若茜张欣摘要:严歌苓的“雌性”书写具有独特的阐释魅力。她赋予边缘女性以柔克刚、宽容、悲悯的“地母”特质。近年来,其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社会身份、经济地位和文化素养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老师好美》中的丁佳心,其当代知识女性特质与“地母”精神...

浏览全文 阅读(29896)
生态·理趣·诗性 2023-11-09 08:48

赵树勤雷梓燚摘要:荷兰籍华裔作家林湄的散文创作中有许多描写自然、独抒性灵的佳作。在她书写自然的篇章里,蕴含着澄澈明净的生态意识、深邃悠远的哲学理趣、吟咏不倦的诗性追寻。她的自然书写既对解决当下生态问题极具启示意义,也极大地拓展了散文艺术的审美境界...

浏览全文 阅读(29857)

王宇林摘要:自1971年陈世骧在美国亚洲研究协会年会上发表《论中国抒情传统》以来,经高友工之发扬,王德威之鼓吹,“中国抒情传统”论俨然当代显学。“三代六群二系”为各抒情传统论者自认、他认或追认的对中国抒情传统论述有创见的参与者。一共有二十二人得入...

浏览全文 阅读(29853)

于承琳摘要:现实主义是百年来狄更斯在中国接受和批评的主流话语。本文通过梳理建国前狄更斯在中国接受与评价的现实主义主线,对比同时期英美学界对狄更斯的评论,发现狄更斯在中国语境中接受的特殊性。由此现象出发,回归历史语境,探讨狄更斯的接受与现代中国特殊...

浏览全文 阅读(29827)

摘要:离散在华文文学研究中的旅行过程,体现了理论术语流播的一般规律,也凸显了华文文学研究的区域差异与相互关联。由于区域间的相互借鉴与影响成为常态,术语在旅行中变得更加透明,其普遍性使用甚至带动华文世界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但离散的旅行过程也是发现华文...

浏览全文 阅读(29829)

朱云霞摘要:新世纪以来台湾文学中的历史书写呈现出“非虚构”倾向,叙事因聚焦迁移经验强化了地方的象征性。地方感是不同主体表述自我的空间基础,既为书写者提供叙述动机,也影响了重述历史的方式。论文主要讨论历史叙事所建构的记忆空间、生活空间和文化空间如何...

浏览全文 阅读(29779)

刘秀珍摘要:当代台湾散文的发展脉络与各类文学奖的设立与变迁密切相关。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抒情文体定位,到九十年代末地方文学奖推动新乡土散文兴起,乃至21世纪以来文学奖被诟病为散文虚构盛行的推手与“试炼人心”的竞技场,并由此引发持续争议,从中可窥见...

浏览全文 阅读(29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