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5644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混沌虚空
  • 梦乡醉哉
  • 胡谈
  • 谷一
  • 牧雪吹箫
  • 元宾

刘俊摘要:“二战”后“冷战”格局的形成,对战后中国文学的影响十分巨大,然而,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冷战”意识/视角却隐而不彰,众多的现当代文学史著述,也缺乏“冷战”维度的观照。这个现象很值得深思。本文以20世纪50年代白桦的两篇小说为例,对“冷战...

浏览全文 阅读(29531)

古远清摘要:移民史研究和“境外”新词的创造,是世界华文文学学科建立的重要理论依据。世界华文文学学科发展经历了从中国境外文学向海外华文文学辐射,从着重政治功利向注重审美价值的转换两个阶段。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对象为中国大陆、台湾、香...

浏览全文 阅读(29537)

宋琦摘要:言情模式是武侠创作中一种重要的叙事模式。从古代到“民国旧派”再到“港台新派”,武侠小说的言情模式大致经历了从“以礼制情”“以情补武”直到“爱情至上”,然后逐步消解的历史过程。研究武侠小说言情模式的变迁过程,有助于我们深入把握武侠小说发展...

浏览全文 阅读(29479)

陈连贵摘要:温妮弗蕾德·伊顿的《紫藤之恋》作为20世纪初通俗小说,从罗曼司体裁、叙事元素到最终呈现均定位准确。作为美国华裔混血女性作品,该作品体现了作者对少数族裔女性处境和消费主义思潮的观察和体悟。马克思主义阐释学坚持文本的语境化,挖掘形式和内容...

浏览全文 阅读(29466)
“制造伟大的国民” 2023-11-09 08:48

林培源摘要:晚清文人创作的“教育小说”,是在晚清科举废止、传统知识阶层变动以及“小说界革命”的复杂背景中诞生的,这批小说既继承了“谴责小说”的特征,又开了中国近现代教育小说的先河,更将叙事触角伸向了陌生的海外/异域空间。刊行于1905年的《苦学生...

浏览全文 阅读(29498)
爱铄古今 玲珑狮城 2023-11-09 08:48

朱崇科摘要:如果从新加坡性角度考察孙爱玲,我们不难发现她在创作中呈现出对中华文化传统移入新加坡时空并本土化的转型中有相当出色的把握与再现,她既设立了相关的时空转换,又以具体载体,如戏曲、刺绣、蜡染、茶艺等加以呈现。同样,她长于挖掘女性内心的情感,...

浏览全文 阅读(29451)

朱晓映摘要:纵观世界范围内两百多年来的女作家写作实践,女性写作从边缘向中心移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她们从“阁楼”出发,穿越男权的枪林弹雨,抵达“自己的房间”,用“白色的墨汁”写下自己的故事,建构了“她们自己的文学”。21世纪是全球化与多元化的时代,...

浏览全文 阅读(29540)

沈庆利王炳欣摘要:作为当前华文文学研究界最具学术延展力的理论概念之一,“汉语新文学”延续了80年代以来学界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及海外华文文学进行跨区域“整合”的思路,试图淡化“中国”之政治意味并着意开掘“汉语”的语言和文化心理属性。通过“(汉语)语...

浏览全文 阅读(29469)

傅天虹沈延鑫摘要:“汉语新文学”理论下的文学实践,使解读朱寿桐散文与生俱来的汉语美学特征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追踪朱寿桐散文的汉语文化根柢,发掘汉语作为散文的生命形态,散文作为汉语的审美样式,进而使汉语美学的智慧巧妙地运用于文学文本之中。这场注...

浏览全文 阅读(29502)

冯美摘要:在严歌苓的小说创作中,当对历史进行追寻和建构时,擅将身体作为独特的诗学纬度,赋予身体颇具张力的所指意义。身体的“属己性”呈示著特定的权力话语和象征体系。回看严歌苓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绿血》与2017年的《芳华》,我们发现二者都将叙事视阈引...

浏览全文 阅读(29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