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文学
《华文文学》(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汕头大学主办,是中国内地首份专门发表港澳台及海外华文文学作品和评论的刊物。杂志创办后,立刻激发了港澳台及海外华文文学爱好者极大的创作及研究热情,纷纷争先恐后投稿,其中不乏一些潮汕籍海外华侨华人创作的有关家乡的作品。
文集访问量: 5677 次
音乐列表
[美国]张敬珏吴爽摘要:徐志摩作为理想的才子形象,在亚裔美国作品和赛珍珠的作品中都得以印证。在张邦梅的回忆录里,英中两国的知识分子都追捧徐志摩为跨文化的作家先锋;而在闵安琪的小说中,徐志摩是赛珍珠的灵魂知己和浪漫情人。徐志摩的吸引力可以归结为他混...
摘要:2017年12月21日,文化名人刘再复、朱寿桐和卢新华等在澳门大学中国历史文化中心雅聚,他们就中国文化与华文文学等话题展开学术对谈。刘再复谈启蒙的重要性;朱寿桐倡言汉语文化;卢新华再提中国文化的重建。关键词:华文文学;汉语文化;刘再复;朱寿...
摘要:回顾2017年,香港文学在回归20周年庆典之际,从“共同记忆”与“共生时空”出发,另辟专题,集体纪念,描绘中华文艺独特版图;跨界创造,塑像作家,多媒介整合立体形象;艺文为媒,多元包容,打造互动共生的粤港澳大湾区。关键词:2017香港;回归记...
朱立立+刘小新摘要:2017年是台湾文学充满张力的一年,一方面文化冲突和价值焦虑仍然存在,另一方面,文坛从意识幻象牢笼中突围回归传统和现实的动能正在集聚,文学新感性和新伦理悄然孕育。文章总结了2017年台湾文坛的八个热点。关键词:台湾文学;热点中...
[泰国]曾心摘要:泰华“小诗磨坊”,成立11年,成员13名,出版了11本《小诗磨坊》,共收了2644首小诗。他们为21世纪的现代汉诗的文体建设,尤其是诗体重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关健词:小诗磨坊、六行体、诗体建设、诗体重建中图分类号:I04文献标...
李雪涛摘要:马来西亚华裔作家张依苹的短篇故事集《哭泣的雨林》,可以看作是生活在马来亚的华裔二代居民中的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所获得的自我探索、自我定义的记录,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成长纪事,这一切构成了作家思考身份建构的文学形式。作者有意识地思考身份的认...
默崎摘要:《甲骨时光》是陈河回望中华传统文化的作品。小说叙述了中国人发掘殷墟甲骨的过程,反映的却是以海外华人的文化比较视角为潜在背景的中国故事,这在小说的思想表达上是陈河对自己以往创作的超越,也是他对中国文化的回归,小说文化的主题得以彰显;其文本...
朱云霞摘要:美籍华人作家施玮的新作《叛教者》延续其对“灵性文学”的思考,小说以“叛教”为叙事核心,呈现时代断裂中个体的挣扎和苦痛,考察人性的复杂,成功地塑造了中国基督徒群像,再现并召唤散落在都市空间的群体记忆,丰富了现代文学以来的“上海书写”。作...
陈庆妃摘要:白求恩在中国的形象深刻地影响了一代青少年的成长,白求恩成为他们共同的精神之父。全球化流动中,中加文化深度互动。1990年代以来,白求恩档案的开放,以及加拿大相关研究史料、文学创作的引进与翻译,激活了作家以及读者蛰伏的情感记忆。加拿大华...
张晓平摘要:台湾作家萧丽红以其个人性的乡土体验和乡土民俗记忆创作了多部反映乡村女性的情感和命运的长篇小说。她在淡定从容的民间叙事中,表达了她对乡土民间的生存状态的想象,以及对民间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反思,呈现出舒缓从容的抒情风貌。关键词:小说;萧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