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5690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梦乡醉哉
  • 易梦
  • 断翼孤蝉
  • 李椿
  • 林沐风
  • 周健

许爱珠+谢晶晶摘要:日中文化貌似而实不同,这为日华文学创作带来全新的内容及域外视野。日华五位女性散文作家,从不同的创作背景出发,呈现了不同的题材、风格以及写作态势,成为当代日华文学靓丽的风景线。关键词:日华文学;女性散文;跨文化中图分类号:I10...

浏览全文 阅读(27021)

张春华摘要:侯孝贤导演通过对唐传奇《聂隐娘》的改编和重塑,为我们在银幕上塑造全新的聂隐娘和田季安等形象,使片面单薄的人物形象丰满。在重塑的人物身上,表现人物矛盾的内心,抉择的烦恼,情理的矛盾,身份的构建等,试图为每个身处困境孤独的个体寻找一条找回...

浏览全文 阅读(26999)
于乱流中自我塑造 2023-11-09 08:48

盖建平摘要: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既基于李安对原作小说思想主题的深刻把握,又包含导演本人特定的文化视野与价值理念。将电影与小说放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问题视阈中加以比较,派可以被视为后现代时代的“当代英雄”,他的成长与漂流,是当代多元文化混杂状...

浏览全文 阅读(26956)

吴学峰+方忠摘要:侯孝贤在朱天文等当年“三三文学社”成员的影响下,对胡兰成及其美学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他的电影美学隐藏着胡兰成的美学基因。他电影中的自然景观以及冷眼旁观的叙事手法遵从了大自然“五基本法则”;胡兰成所谓“喜反与好玩”,表现在侯孝...

浏览全文 阅读(26971)

[香港]董就雄摘要:本文就有作品树其楷模、有理论推波助澜、有同志闻风响应、有后人沿流承风四方面诗派条件述论香港璞社的发展。璞社作品量多类众,其每月诗聚、写诗对社员创作量有积极促进作用。璞社理论见于评点著作、文章、论诗绝句中,成员各有论见,呈现多面...

浏览全文 阅读(27021)

刘立平摘要:华裔诗人白萱华认为诗歌创作的过程也是寻求意义的过程,而这一过程要通过语言来达到,语言这张网是“感知或概念表達的连续体”。她的诗歌在抽象的哲思与具体的观察之间不断往返,并将对于宇宙和世界的认识融入自己的写作当中。关键词:感知;概念;语言...

浏览全文 阅读(26956)

孙晓娅摘要:傅天虹在诗歌创作中极为重视人生经历的诗意捕捉,他运用多重视角展开丰富的个性化形象,深化苦难的意味,通过烙印着生命记忆的意象打开梦想维度,运用多重视角丰富苦难的意味,在诗性的空间中寄寓主体的艺术追求与生活的况味。关键词:梦想;诗意;空间...

浏览全文 阅读(27024)

冯新平摘要:《白求恩的孩子们》是由叙述者写给白求恩的三十二封信,即三十二个故事构成。它讲述了两个中国家庭和三个中国孩子从70年代初期到北京奥运会之间将近四十年的悲剧生活。叙事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探讨个人与历史以及“偶然”与“必然”之间的关系。这部容量...

浏览全文 阅读(26986)
从草稿到定本 2023-11-09 08:48

[香港]李仕芬摘要:本文尝试比较黄碧云《烈佬传》四份电脑草稿与最后定本,探索创作过程中种种考量。作者对本土方言的运用非常自觉。无论草稿或定本,均见到广东方言以至地道粗口不时掺入。至于女性角色叙写内容的选择,以至构词表述越趋平淡,同样见证作者如何不...

浏览全文 阅读(26992)

王宏超摘要: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传教士应用本地化的“适应”传教策略,把“学术传教”作为基本途径,除了传播天主教教义,他们所带来的西方科学,给中国传统学术带来了深刻变革。本文通过简要回顾中西数理思想产生期的不同文化、哲学背景,指出以古希腊为代表的...

浏览全文 阅读(27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