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采风月刊
《上海采风》办刊宗旨定位为把握城市气质,品味上海生活、发现上海、导航上海的城市杂志,其内容贴近生活,视点独特,强调“独家新闻”,聘请名家开辟专栏。《上海采风》不主张花花绿绿的娱乐新闻,也不沉溺于晦涩枯燥的说教,致力于在通俗中体现深度,在深刻中保持轻松,进一步张扬个性、思想性以及时代精神,既和时代同步又能超越时代。
文集访问量: 11963 次
音乐列表
采编/宗和当代中国文学:现实与理想采编/宗和前不久,由江苏省作家协会、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钟山》杂志社、江苏文艺出版社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当代文学·南京论坛”在南京举行。这次论坛对当代文学,尤其是21世纪当代文...
采编/刘莉娜作为文学城市的上海采编/刘莉娜2010年末,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了文学大系丛书《海上文学百家文库》,精选了19世纪初期至20世纪中叶、在上海地区活动过的270多位作家的近6000万字代表作品,汇编成131卷。这套在世博年出版的《海上文学...
采编/本刊记者胡凌虹当“艺术本位”遭遇“市场本位”——两岸三地著名导演合伙痛骂明星经纪人制度的背后采编/本刊记者胡凌虹——很多的经纪人、经纪公司,确实希望把演员的所有活动都跟商业关联,跟他们的收入关联。——有时候真想拿一把枪,对着经纪人,砰!——...
叫座还须叫好,养眼还须养心毋庸讳言,在所有文艺样式中,电影与市场最缠绕,也最亲近。正是这种缠绕和亲近,才有著名导演们在三亚导演研讨会上的集体纠结:台湾资深导演李行的如下话——“到底是先有明星还是先有导演?演员都是我们造就的,培植他们的。你摆什么谱...
严肃,能否畅销?严肃,能否畅销?这是一个问题。它曾经不是问题,泛娱乐化未临时代,经典文艺作品经久热卖,长销不衰。严肃与畅销共舞之时,严肃也就不成其为严肃。所谓“严肃”,所称不确,乃姑妄称之也。优秀的文艺作品从来都是生动可感、动人心弦,即便有意文以...
文/刘瑜底线时分文/刘瑜刘瑜剑桥大学讲师,哈佛大学博士后,清华大学政治系副教授除了早年的一次警民冲突事故,曼德拉从来没有挨过打——这本700多页的曼德拉自传读下来,我不无惊奇地发现,这个反政府50年、坐牢近30年、长期倡导武装斗争的“乱匪”,落到...
文/梁晓声上海——永远的情人女郎文/梁晓声梁晓声著名作家,历任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厂长、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代表作有《雪城》《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今夜有暴风雪》《年轮》等以我的眼看,某些城市是有性别的。别国的就不讲了,单说中国的吧,...
文/石剑峰《独唱团》成绝唱团文/石剑峰《独唱团》执行主编马一木在微博上宣布“独唱团团队解散”,随后杂志编辑向记者证实了该消息的真实性,但对停止运营《独唱团》的原因,杂志工作人员均保持沉默。《独唱团》杂志编辑部在临近莘庄的松江区绿洲香岛花园,从编辑...
文/红菱史铁生:必然降临的节日文/红菱“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我与地坛》)这是著名作家史铁生关于死亡的经典话语。2010年12月31日史铁生迎来了“必然会降临的节日”。12月3...
文/黄可关于任伯年《群仙祝寿图》文/黄可黄可曾任《上海美术通讯》主编,上海美协理论研究室主任,出版有《美在方土——艺术随笔》、《色彩与人生》等任伯年《群仙祝寿图》隆重的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60周年大会于去年年底举行时,应邀出席者获得的礼物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