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汝伦季桂保郜元宝陈引驰张:现在存在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无论是谁,都对目前的文化状况感到不满。似乎正是这种复杂的不满推动了“文化批评”的流行。在时下流行的文化批评中,“解构”似乎是一种最新的时髦。虽然在中国谈“解构”的人喜欢将他们的谱系直接挂在...
潘少梅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常常是批评界的一个话题。六十年代,普实克(Prusek)曾批评夏志清将文学抽离具体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只重视分析文学这个审美系统本身。九十年代,刘康则认为夏志清一书反映了美国学术界研究中国文学的西方中心倾向。刘康的这...
宦风华是中国第一部以大学教育发展为研究对象的专著。它把中国大学教育的源流,从繁杂的史籍里掘出,勾勒出中国大学教育发展的过程图景。曲著的力量,在于使故纸堆一样的历史显形于文字,在于激光束一般的洞察力,在于一种新的以史实为基础以系统分析为方法的探索范...
钱俊曾听一位教授说:“除乔姆斯基以外,萨伊德(EdwardW.Said)恐怕是当今美国唯一的知识分子。”这话说得有点含糊,因为在后现代/后结构主义的语境中,“知识分子”,像萨特那样,是一个过时了的东西。但也不妨反过来理解:同大部分轻飘飘的西方专业...
于飞林清玄写了一组菩提系列:《紫色菩提》、《凤眼菩提》、《星月菩提》、《如意菩提》、《拈花菩提》和《清凉菩提》。我只读到了第一种和最后一种。都是很美丽、很清澈的文字,有着明心见性的智慧。他把佛理、佛的境界,引入世俗的社会,在碌碌红尘中,悬一面清明...
张冠生二十世纪快过完了。回头看看,想想,发现这个世纪里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整个世界的关系趋向全面紧张。紧张的广度、深度,也许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观察,一是人与人的关系,二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二十世纪末叶,崩溃之象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和规模让全人...
赵健雄近得《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学》一书,虽然其中的内容,早已由地下浮上地面,但毕竟仍留着那么一股蛮横的“野”气,令人震撼。过去的时代,一直被认为是精神贫乏的时代。但实际上,人们不但视精神比物质更重要得多,而且的确从中享受到一种至乐,这包括圣徒般...
张宽先谈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这部小说之所以成为英语文学中的经典作品,传统的说法是小说成功地表现了文明人处于蛮荒环境中的内心冲突。小说主人翁库滋的毁灭,象征了微弱的理性之光,在无边的非理性包围之下最终的熄灭。此外,小说当然还有美妙的意象和精巧...
吴怀连《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是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组织编写的六卷本《美国通史》中的第五卷。它全面叙述了一九二九——一九三三年的经济大危机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为止美国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及社会文化等诸方面,以笔者所见,本书不但卷帙浩繁,结构严...
书摘留美教授黄仁宇先生,著有《中国大历史》一书。原著用英文写成,中文本即将在台北出版,大陆亦将印行。这里发表其中部分内容。严格说来,写一本为现代中国下定论的书,时机尚未成熟,中国的长期革命有如一个大隧道,需要百年的时间才能摸索过去。当这隧道还在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