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象读一个十六世纪冒名顶替案放假回哈佛访友,习惯上要去大学出版社展销部“泡”一会儿。准确些说,是跟进门左手的七架折价书泡。这七架书二三二围成一方天地,中间一小桌,对着览书人的背,桌上贴一纸条,写两个拉丁字“caveatemptor”(读作“概不退...
凡木王渔洋“神韵”之说,多可见于其五、七言绝句。如“悼亡诗”二十六首,可见真性情,风神绰约,上跻晚唐,仍为传统正轨。诗毋妨“绮”,然“靡”则不可。其“冶春”绝句十二首,一时和者亦多,则稍伤于“靡”矣。其最可见“神韵”者,如《再过露筋祠》,名篇也。...
评论失职,或云失业,引起了人们的一些忧虑。报载,领导人已在号召开展评论了。有人把评论称为“道德法庭”,这颇有道理。但是既云“法庭”,在眼下,“法典”和“判例”都还不多,或者虽有而未获较多的人认可。于是这“道德法庭”开起庭来,有时不免缺少权威。希望...
郑涌刚过汤用彤先生百年诞辰。我从书架上取出《汤用彤学术论文集》,看到这本论文集所辑录的文章,被冠之以“杂稿”、“札记”之类。不过,终究是大家手笔,虽不是巨著鸿篇,却仍有千钧之力。前些日子随女儿看《楚留香传奇》录像片,戏中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人只要功...
赵健雄据说罗马帝国就亡于酒,因为贪嗜过度,“酒器上的铝制成份终于瓦解了整个元老院的智力”,这个结论我总觉得还是对酒偏爱者作的,他把祸害归于“器”而非酒的本身。其实这种杯中物,无须借助他力,自己就足以消解人的智能了。有时候我想,这么一种活法(或可称...
吴炫王干费振钟王彬彬吴:《读书》这几期,上海的朋友相继提出了人文精神的失落和遮蔽等问题。今天,我们江苏几个学人聚谈,看看能否将其中一些问题深化一下。我总觉得,失落也好,遮蔽也好,这些只是描绘了人文精神在中国的现状,但追问一下,这里面也暴露出我们过...
科举与竞争机制宋元强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九三年第二期撰文,对封建时代的科举取士提出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自隋迄清,科举取士制度在中国绵延存在了一千三百年,近人在审视这项传统制度时,较多的是指责它对贫家子弟的排斥、揶榆八股制艺徒耗士子精力于浮文,...
丁木杨义新面世的《中国历朝小说与文化》颇用心于体例结构,书凡十三章,虽没有明确按朝代更替或小说流派来经纬全书,但仍有一种内在的秩序,显见是作者用心之处。譬如首三章,始以《山海经》神话思维的探讨,续以《穆天子传》史诗价值的评估,再继之以汉魏六朝“世...
文敏看外国汉学家评介中国文学的作品,总不免有隔靴搔痒之感。但有一点可取,即他们那双属于不同文化的眼睛,往往能在我们熟视无睹之处看出新意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斯蒂芬·欧文在所著《追忆》一书中,评介了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欧文的眼睛就在李赵夫妇“美满生...
巩本栋《读书》一九九二年第十期载《不是爱国是派性》一文,以为北宋王诗《闻种谔米脂川大捷》,是派性而非爱国,其说虽新,但颇可议。西夏于一○三八年建国后,表面上还称臣于宋,在军事上早已是一个与北宋抗衡的独立的党项族国家。北宋与西夏之间,长期对峙、兵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