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根绍《一部小说的故事》讲述的是作者自己的故事——托马斯·沃尔夫成为作家前就存有强烈的写作欲望。他白天写作,晚上躺在床上考虑白天写的东西。“同时听着在我的窗下走过的伦敦警察坚定、有信心的步伐声,回想着我生在北卡罗来纳州,并且感到惊讶的是我怎么鬼使...
邵鹏当我们现在站立在被商潮翻搅得动荡不安的大地,内心被各种各样的欲望冲撞得心神不宁时,“城市的空气自由!”这则传自十三世纪古老的欧洲名谚,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呢?我想这只能意味着陌生。因为对“城市空气”的感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歧义。与之相比,在...
文葆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杨仁敬《海明威在中国》,在海明威作品研究中着眼于新视角,提供了新资料,是一部别开生面的外国文学研究性著作。正如和冯亦代同为我国最早译介海明威作品的翻译家林疑今在序中指出的,本书“材料丰富,内容覆盖时间长达半世纪多,横跨中外...
凡木杨柳自是牵情之物。自《诗经》始,一直到近代,咏歌不绝。近于《读书》杂志(一九九三年第八期)黄裳先生《秋柳》一文中读到清初王阮亭秋柳诗七律四章,距其创作已三百数十年,仍觉其凄迷婉约,使人怅惘。毋怪其时和者数十、百人,后流传大江南北,数年和者不绝...
张节来《中国诗学》凡八章,在我看来,以中间四章份量最重,它涉及中国诗学的境、理和声三个基本范畴。将“意象”与“意境”分为两章来写,是作者的刻意经营。诗的解读从意象开始。第三章云:意象是寄意于象,把情感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符号,为情感找到一个客观对应...
文白中国现代化的特点是通过自己发展的历程展现出来的,因而对其现代化的研究与预测便离不开历史的回顾。《九死一生——中国现代化的坎坷历程和中长期预测》首先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地理历史前提出发,分析了奠定在这一基础上的中国社会演化的特征;剖析了现代化发展潜...
读前辈文人日记,每有某人招饮于某处的记载。其后知道,某些重大的文化规划往往产生在此类饮酌之际。五十年代初,犹见杂志的老编于发稿之余,与同事们小酌一番,席间谈笑风生,感情融洽,新进者当时之受益,直可与费老年轻时听马凌诺夫斯基喷烟斗、发高论相比拟。一...
陈四益丁聪王司寇府患鼠,命仆捕杀之。一鼠踞玉屏风上,驱之不去,捕之不获,仆乃以石击之。司寇亟止之,曰:“投鼠忌器”。鼠闻,窃喜,日跳梁于博山炉、翡翠屏、玉如意、琉璃盏之间。仆虽日伺其隙而不得也。一日,至厨下,踞泔水缸上,目眈眈而视仆,以为其器可恃...
于飞一九六六至一九七六年这一历史时期,大致已被确定为文化大革命时期。但今人称此,却每每括以引号;而评述这一历史时期,亦或有谓:“不是文化大革命,而是大革文化之命”云云。查《辞源》,3364页“革命”条下,释义曰:“实施变革以应天命。古代认为帝王受...
魏如明世辜白云苍狗,眼下连《读书》这类较为超然的刊物也显得有些“热衷”,对腐败的关注便是一例。然而对同一问题有多种声音,倒不失其一贯特色。陆建德先生在《OED·腐败·市场及其他》(《读书》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一文中借助OED的权威将腐败定义为“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