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毅霖马克思曾经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作为一门追求经世致用之学,即使是被马克思讥为“庸俗”的西方经济学家也服膺于此。一九八二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施蒂格勒就把经济学家分为两类:一类只是想要理解即认知...
郑振满大约二十年前,宋怡明翻译了我的博士论文《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FamilyandLineageOrganizationandSocialChangeinMing-QingFujian),于二00一年在夏威夷大学出版社出版。时过不久,...
盛洪在历史上,英国的光荣革命一直受到很高的赞誉,不仅因为这是铺平英国工业革命道路以及整个国家崛起的重要事件,而且因其是一场和平的、不流血的革命。正如《英国革命》(下引此书只注页码)作者屈威廉在导言中所说:“这次革命值得赞赏的地方不在于歇斯底里的吼...
高全喜在西方经济思想史研究中,对于斯密经济学的历史定位一直发生着变化,主流理论一般都认为斯密的《国民财富论》开辟了现代经济学,其主要贡献是劳动分工理论、自由市场理论和“看不见的手”的机制,而这些都基于一个前提预设,即现代的自由市场经济假设参与者个...
杨力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围绕性的叙述可见于各种载体,有《金瓶梅》式的文学作品,也有《素女经》式的医学论述,还有春画、民间歌谣等艺术样式,这些文本不仅包含了对于欲望的探讨,也有许多关于女性情欲的书写。而到了“五四”时期,性问题在近代科学的视野下被纳...
严泉在中国现代国家的形成进程中,晚清遵循的是西欧国家所经历的自上而下的建构路径。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在来自列强持续的战争威胁下,近代中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早期现代化建设,成为一个初具雏形的军事—财政国家。到了清末新政时期,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构又开始...
谢一峰一在美术史的写作和研究过程中,“空间”从很早时候起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南朝谢赫所言六法中的“经营位置”,即体现出中国古典绘画传统中对于空间的重视。然而,依照巫鸿的看法,作为一个明确的方法论概念,传统美术史并没有建立起以“空间”为核心的描述和...
冯志阳一八七0年夏,在李鸿章幕僚杨宗濂的推荐下,盛宣怀进入李鸿章幕府。以往人们多认为,盛宣怀自进入李鸿章幕府,便深得李鸿章信任,“可以说是李鸿章的经济事业的代理人”。事实上,盛宣怀进入李鸿章幕府后,长期只是一个边缘人物,其洋务活动也屡遭挫折。更重...
马传景在经济学界,但凡有一点科学精神和起码的真诚,都会认同经济学贫困的判断。但这还不够。问题在于如何拯救它。近来读书的一个重要心得是,要实现经济学的振兴,需要从科学思想史和哲学史、经济社会发展史等更广阔的背景出发,寻找经济学衰落的原因,并以谦卑的...
王早娟在中国宗教史上,中央集权体制下的皇权在处理政教关系时总是掌握着绝对的主动权,统治者的态度与政策往往成为决定宗教命运的首要因素,因此,适应政治并获得皇权认可的宗教一般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问,反之则会遭受挤压甚至被彻底毁弃。当然,因为宗教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