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3747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梦乡醉哉
  • 易梦
  • 断翼孤蝉
  • 李椿
  • 林沐风
  • 周健

李永朱陈丽娟陈丽娟(下文简称“陈”):李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在我们正式谈杜甫的话题之前,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您的学术经历?李永朱(下文简称“李”):其实我的学术经历非常简单,我硕士时主要从事苏轼诗歌的研究,博士写的学位论文则是训诂学方...

浏览全文 阅读(33116)

陈庭史张叉张叉: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继承与革新是越南古典文学发展一个突出的特点,越南对中国古典文学主要的继承与革新是什么?陈庭史:记得米哈伊尔·巴赫金(MikhailBakhtin,1895-1975)说过,文学的记忆是体裁;诺尔弗格普·佛莱(Nor...

浏览全文 阅读(33170)

浅见洋二赵蕊蕊日本大阪大学浅见洋二教授是日本宋代文学学会的会长,从事中国文学研究已有四十余年,主要致力于唐宋诗学方面的研究,在中国出版的专著有《距离与想象——中国诗学的唐宋转型》《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浅见教授对杜甫的认识相当深刻...

浏览全文 阅读(33273)

杨春萌宋初诗人王禹偁(954-1001)是“白体诗”的代表诗人,与其同时的林逋(967-1028)在《读王黄州诗集》诗中评价道:“放达有唐唯白傅,纵横吾宋是黄州。”但王禹偁在师宗白居易的同时也“转益多师”,正如其诗中所言:“篇章取李杜,讲贯本姬孔...

浏览全文 阅读(33329)

周华人与人相处有刻板印象,诗歌的接受也难免标签化的命运,杜甫诗既“难入”又“可学”大抵是为学诗者们所不可避免的矛盾看法。如果说“难入”是因杜诗以“意”为主、思维缜密而产生的距离感,那么“可学”则应该是杜诗“法”度严谨、语言精练所造成的“假象”。大...

浏览全文 阅读(33282)

张家壮仅仅只从量上考量,明末清初就无愧为书杜的顶峰,更不用说这顶峰正由其时的大家巨匠所隆起:书坛的中心人物如董其昌、张瑞图、王铎、倪元璐、傅山等等,无不钟情书杜,而一般名家好手中之喜书者亦多不胜举,俨然可谓一群落,非比寻常!杜诗书写的的确确在这个...

浏览全文 阅读(33382)

庄逸云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不仅是大唐帝国国运的转折点,也是生活在当时的芸芸众生个人命运的转折点。当时的文人几乎无不受到这场战争的裹挟和影响,生活动荡、命运播迁。尤其是部分文人在政权的摆荡中,为时势所迫竟至成为“附逆”之臣,在接踵而至的“清算...

浏览全文 阅读(33315)

杨胜宽杜甫一生官职卑微,穷愁潦倒,颠沛流离,见闻并亲身体验了各种民间疾苦,故其创作的诗歌,成为一个多事之秋时代的真实画卷,被后人誉为“诗史”。今天阅读、品鉴杜诗,其中无处不在的宁愿承载天下一切不幸与苦难的博大深厚之仁爱情怀,依然具有让不同文化心灵...

浏览全文 阅读(33381)

李鹏飞众所周知,中国古人已经具备了相当深厚的生命关怀意识,诸如天人合一的思维意识、比物联类的感发意识、民胞物与的情感意识都是生动的体现。延续至今,传统的生命关怀意识已经衍化成为体系化的生态批评思想,其核心问题即是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这和感物诗学...

浏览全文 阅读(33397)

张思茗宝应元年四月,肃宗宴驾,代宗即位后政局重新洗牌,隐沦蜀中的杜甫对此亦怀有期待。在东川等待朝廷消息之际,他来到梓州射洪并写下凭吊陈子昂的诗作,其中“终古立忠义”一语,却成为杜诗学上的一段公案。排比众说,不难发现诸家于陈子昂政治人品问题聚讼纷纭...

浏览全文 阅读(33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