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4日下午,《杜甫研究学刊》编辑业务培训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兰园会议室举行,四川省杜甫学会副会长、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祁和晖以“温故而知新——在传习杜诗中兴发灵感、深化学养”为题阐释如何在传习杜诗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深化自我学养,《杜...
2019年1月10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主编徐正英先生,在藏经楼会议室作了题为“出土文献与诗学公案”的精彩讲座。此次讲座由中国杜甫研究会、四川省杜甫学会、四川省杜甫研究中心、成都杜甫草...
张舒艺作者:张舒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610064。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杜甫研究迎来新高潮,各类研究逐步系统化,成果斐然。诸如杜集、杜注等大量相关文献的整理研究,从时代、家族与生平、思想等多重视角对杜甫形象的不断丰富,杜诗学的学术...
肖砚凌作者:肖砚凌,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籍所博士后,610068。在诗话研究中,多认为中国诗话史的起点为北宋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但在部分诗话目录、诗话丛书中将宋前的诗学著作归入诗话一体,而在诗话之体产生后,亦有撰者借用...
孙尚勇作者:孙尚勇,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610064。谢灵运《述祖德诗二首》诗云:达人贵自我,高情属天云。兼抱济物性,而不缨垢氛。段生蕃魏国,展季救鲁人。弦高犒晋师,仲连却秦军。临组乍不緤,对珪宁肯分。惠物辞所赏,励志故绝人...
孟祥娟作者:孟祥娟,北华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132013。杜甫精湛深刻的诗歌创作及大庇天下的仁者情怀,不仅打动了无数中国读者,同样折服了许多域外文人。在韩国历史上,就有众多诗人将杜甫与杜诗视为做人与作诗的典范,慕其人,效其诗,步其韵,用各...
陈宁作者:陈宁,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员,610072。自唐以来,历代学者对杜甫都非常推崇,集杜、注杜、评杜的集子相继出现,锦绣不绝,宋代更加鼎盛,出现了“千家注杜”之况。明代大型论杜著作略少,但在杜集文献整理和笺注上,亦有自己的时代特色,对杜甫思...
罗时进作者:罗时进,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15123。钱谦益曾言“古今之诗总萃于唐而畅遂于宋”,这是一个对中国古代诗史的大判断;而将诗人置于诗史中时,钱氏则云“自唐以来,诗家之途辙总萃于杜氏”,这个论断与朱舜水“(杜诗)至今脍炙人口,...
胡永杰作者:胡永杰,河南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450002。杜甫于家族文化传统中所沾丐最多者无疑是其远祖杜预和祖父杜审言。杜预和杜审言对杜甫的影响,古今学者关注已多,并不是新鲜的话题,但从唐代社会文化的现实背景中去考察二者及其对杜甫影响,则是...
孙少华作者:孙少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编审,文学博士,100732。唐乾元二年(759),杜甫从秦州前往同谷,期间所写《发秦州》诗云:“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州。”这是交代他离开秦州、前往同谷的原因,就在于衣食匮乏、生活艰难。当年年底,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