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震寰《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在夔州写的组诗。第四首全诗内容为:“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常临近,一体君臣祭祀同。”此诗首句“蜀主窥吴幸三峡”...
王帅一老杜七言古诗的声调,一直为研究杜诗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王士禛《王文简古诗平仄论》、赵执信《声调谱》和翟翬《声调谱拾遗》、翁方纲《七言诗平仄举隅》等著作均将其奉为七古声律创作的典范。近代以来,王次梅曾对杜甫七古在不同用韵方式下的律句比例和声调类...
郝润华章蕾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十月,唐军顺利打击安史叛军,长安、洛阳相继收复,形势可喜。此时,河北地区大部收复。乾元元年(758)春天,时任左拾遗的杜甫,挥笔写下《洗兵马》一诗。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与主题思想,学界前辈多有所考证阐发,但并无定...
胡永杰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云:“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由于“观国宾”有由乡贡参加科考的含义,且杜甫又云他曾“中岁贡旧乡”“忤下考功第”(《壮游》),表明他开元二...
陈才智一、日月或双星四川江油建有李白纪念馆,馆中有杜甫堂,堂前有联:“谪仙诗圣自古日月联璧,巴蜀中原而今风雨同舟”。下联正切李白故里2008年遭受震灾,河南人民不远万里前来援建,现实与历史、时间与空间、人文与社会,均得兼顾。因为李白和杜甫有异有同...
刘欢宋人对杜甫诗歌异文的讨论与勘定是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莫砺锋指出:“正是因为宋人普遍对杜诗校勘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不会把某一种杜集看作完美无缺的定本,而是反复进行商讨,甚至对一字一句的异文争论不已。”他们的争论在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依据版本校勘,...
汪欣欣薛益的《杜工部七言律诗分类集注》是明崇祯年间一部杜甫七言律诗集评本,其所集评语均来自元明杜律选评本,反映了该时期杜律选评的发展状况和批评特色;薛益熔裁诸家评语于一体,且在安排材料之时,别出心裁,显现出其品评杜律的见解。但是,关于其人其书,叶...
贾兵2019年8月8日—11日,由中国杜甫研究会、四川省杜甫研究中心、四川省杜甫学会、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主办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第二届全国硕博论坛”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
任哨奇大历四年春,杜甫在前往潭州的路上,暂泊铜官渚避风,作《铜官渚守风》一诗:“不夜楚帆落,避风湘渚间。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烧山。早泊云物晦,逆行波浪悭。飞来双白鹤,过去杳难攀。”诗题中的“铜官”便为“铜官窑”所在地,铜官窑又称“长沙窑”,为唐代民...
黄萍李霞锋黄云鹄是晚清大臣,清咸丰、同治、光绪年间著名学者,经学家、文学家、书法家。他尊崇诗圣杜甫,在任成都知府、四川代理按察使期间,曾经多次游览成都杜甫草堂,关心支持杜甫草堂的文化建设,重建浣花祠之举即是其对成都杜甫草堂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