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3769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骆雪
  • 胡谈
  • 宁星
  • 谷一
  • 牧雪吹箫
  • 陈社昌

陈广忠《白帝城最高楼》“拗体”解陈广忠《九家集注杜诗》收录杜甫诗作1431篇,《瀛奎律髓》中认为有19首属于“拗体”。对于杜诗中的“拗体”,众说纷纭。本文对《白帝城最高楼》进行了详尽的格律分析,认为本诗是杜诗“拗体”与“吴体”的有机结合。杜甫《白...

浏览全文 阅读(25343)

冉驰杜甫《行次昭陵》“铁马汗常趋”典故考冉驰杜甫诗歌善用典故且典故繁多,这些典故的运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同时也伴随着很多争议。例如《行次昭陵》中“铁马汗常趋”一句的典故自宋代以来不同的注家就提出了多种说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昭...

浏览全文 阅读(25357)

孙微杜甫外祖母“芳氏”“崔氏”考辨——张说《赠陈州刺史义阳王碑》中的一则校勘问题孙微在不同的版本系统中,张说《赠陈州刺史义阳王碑》对杜甫外祖母姓氏的记载存在文字差异。除《文苑英华》《全唐文》武英殿聚珍本作“崔氏”外,张说诸种文集则均作“芳氏”,然...

浏览全文 阅读(25353)

王永环黄生《杜诗说》之诠释方法探微王永环杜甫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意义。清代是杜诗研究的集大成时期,名家辈出,精见纷呈,注本繁多,资料汗牛充栋,呈现出空前盛况。对杜诗的分析、论说也形成各种观点和学派。在清代众多杜诗...

浏览全文 阅读(25300)

杨胜宽读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话》札记(一)杨胜宽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话》荟萃了自北宋中期到南宋中期名家论杜、评杜之语,历来认为研究价值颇高。深研细读,比互参校,既有利于加深对杜诗的理解把握,也可以就各家的不同说法进行重新审视,个中得失易见。诸家观...

浏览全文 阅读(25309)

吴增辉简论陶、杜田园诗之异同吴增辉陶渊明与杜甫都有辞官经历,但陶氏坚定归隐,杜甫心怀魏阙,二人出世、入世的不同心态造成了其与田园的不同感情关系,陶潜与田园浑融为一,杜甫则与田园貌合神离,这种不同深刻影响到二人田园诗的选材、主题甚至整体审美风格的差...

浏览全文 阅读(25261)
老杜写 “老” 2023-11-09 08:48

钟志辉老杜写“老”钟志辉杜甫诗写自己的衰老,是比较具体全面的,越到晚年,杜诗涉及的衰老意象就越丰富。背后所反映的两种互相矛盾的心态:“壮心不已”和“壮心零落”,都与他“希进”的心愿有关。杜甫写自己的老况,也隐含着乞怜的目的,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体恤,...

浏览全文 阅读(25166)
杜甫 “花门诗”小议 2023-11-09 08:48

吴华峰杜甫“花门诗”小议吴华峰杜甫喜欢在诗歌中使用“花门”这一意象。“花门”意象源自于唐代“花门山”与“花门山堡”这两个历史地理概念,在杜甫之前,有过出塞及西北生活经验的岑参最早将“花门”作为诗歌意象运用在创作中,即指“花门山”与“花门山堡”。杜...

浏览全文 阅读(25148)

黄慧娟赋诗独流涕,乱世想贤才——浅议唐三代君王失德失策与唐将来瑱、李光弼之死黄慧娟唐朝将帅及其命运,虽不是子美最为关注的对象,但是我们从他留下来的近三十的首相关作品,可以梳理出一组与时代相契合的唐朝将帅的戏剧人生。本文重点论及同杜诗直接相关的两位...

浏览全文 阅读(25111)

葛景春李杜与异地文化的冲突与交融葛景春在诗人地域文化的交流方面,存在着不同地域的文化冲突和交融两个方面。首先是冲突,然后经过不断地冲突之后,二者逐渐产生磨合、交流并进行有选择性的接受。这在李白和杜甫的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李白杜甫异地文化冲突交融...

浏览全文 阅读(2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