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继中从文化诗学的视角认知“诗史”林继中史料不等于历史真相,语境应包括精神领域,如气象、集体人格等等。文化诗学试图探索文学文本周围的社会存在与文学文本中呈现的社会存在之间的互动,即现实与文学相互建构之关系。以此视角对杜诗做具体分析,显示了杜诗据实...
李爽一、问题提出之缘起《钱注杜诗》是清代杜诗笺注的开山之作,其笺注者钱谦益博通经史,为清代诗风的重要开创者,且政治身份特殊。学界对钱注与钱谦益诗文关系的关注,始于陈寅恪先生,《柳如是别传》第五章云:“细绎牧斋所作之长笺,皆借李唐时事,以暗指明代时...
孔令环作者:孔令环,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450002。杜甫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千百年来高居“诗圣”宝座,享尽尊崇,然而生前却颠沛流离,漂泊一生。四川草堂也许是他漂泊生涯中最安闲惬意的寓居之所,四川也一直因杜甫这样一位伟大的...
孙浩宇作者:孙浩宇,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长春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副主任,130031。选唐诗与选杜诗者代不乏人,这是唐诗和杜诗研究、传播的一个重要现象。编选并不仅仅只是一种传播,更是编选者的一种情志需要。且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传播,...
郝润华作者:郝润华,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710127。在《杜甫研究学刊》创刊三十五周年来临之际,笔者想就杜甫研究的传承与创新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由于笔者长期从事杜诗研究,因此先从本人与《杜甫研究学刊》的关系谈起。一、从我与《杜甫研究...
《杜甫研究学刊》编辑部2015年6月6日下午,来自美国、法国、新加坡、日本及港澳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三十多名海外语言学者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近二十名大陆学者,在成都杜甫草堂就“唐诗语言艺术与文化”主题与四川省杜甫学会、《杜甫研究学...
(韩国)赵仁熙据朝鲜初期文献记载,朝鲜王朝建国之前(高丽时代)已有描画杜诗的诗意图创作。在韩国朝鲜王朝后期(大约18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国诗人杜甫(712-770)的作品被用为多种多样诗意图的画题,如杜甫所描写的四季情趣、隐逸者的生活和抒情、...
房锐作者:房锐,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610068。清朝末年,日本人撰写的中国游记陆续问世。在这些游记中,竹添进一郎《栈云峡雨日记》、山川早水《巴蜀》、中野孤山《横跨中国大陆——游蜀杂俎》以纪实的形式,对巴蜀的地理形势、名胜古迹、物...
张家壮作者:张家壮,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350007。1981年1月《草堂》杂志创刊,1988年刊名改为《杜甫研究学刊》(此下简称“学刊”),且由原来的双季刊变为季刊——算而今,学刊已有三十五年矣。三十五年,在历史的长河里,当然诚不过一瞬,...
李寅生作者:李寅生,广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530004。1997年,我还在四川大学读博士时,常听恩师张志烈先生谈起《杜甫研究学刊》。在介绍某些学者研究杜诗的经验和不足之处时,先生便推荐我们去阅读《杜甫研究学刊》上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章,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