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学义再论道家和道教在杜诗中的不同作用——以《老子》及其相关典故为例黄学义道家著作《老子》和后世道教等附会老子而形成的典故对杜甫都有影响。《老子》思想影响表现在:杜甫敢于“罪天”,质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主张“达观随寓,忘情荣辱”、反战、反对...
胡永杰开元盛世与杜甫“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胡永杰杜甫一生坚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其理想之高远,追求和坚持之执着,超出多数同时代诗人。对这一理想形成的原因,人们一般归结为中原地区深厚的儒学传统和他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传统的影响。这些...
陶成涛论朱鹤龄、仇兆鳌、浦起龙、杨伦对杜集编年的贡献陶成涛清代诸家在吸收前人成果和继续考订杜诗编年的基础上,对杜集的编次形成了一个框架稳定的编年系统。从阅读和研究的角度讲,以编年为指导思想的杜集,有助于我们对杜诗“诗史”价值和各个时期艺术旨趣的更...
汤志波明前期台阁文人杜诗接受略探汤志波明前期台阁文人推崇杜诗,其对杜诗的阐释集中在忠君忧国之愤慨、不为世用之悲苦以及诗歌中的激烈感情等方面,但这与台阁诗学中发为治世之音、感情平淡闲雅等要求冲突。台阁诗人对此矛盾避而不谈,仍以“性情之正”为标签推崇...
张忠纲杜甫与元白诗派张忠纲以白居易、元稹为首的元白诗派,除元、白外,还有李绅、张籍、王建等。与崇尚奇崛险怪的韩孟诗派不同,这一诗人群体,总的创作风格却是倾向平易浅近,所以又称浅切诗派,亦称通俗诗派。这派诗人继承并发展了我国自《诗经》开始到杜诗以来...
邹定霞《四溟诗话》的阐释学思想探析邹定霞谢榛《四溟诗话》提出的诗“不可解”之说受到众多学者的批评,但是这些批评者对谢榛此论的理解不太准确。谢榛认为对诗歌的阐释应该分为三个层次:“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虽有“不可解”之诗,但是不值得提倡。在承...
肖砚凌两汉杂歌谣辞诗事材料研究肖砚凌诗事材料指“记载诗歌本事,诠释名物与考证故实,阐扬名教,泛述闻见”的材料,是诗学文献的组成部分。本文讨论两汉杂歌谣辞诗事材料的辑录范围,从两汉典籍中辑录出材料约170条,并分为两汉民歌诗事材料、两汉童谣诗事材料...
陈才智古典诗歌的阅读与理解——以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陈才智阅读和理解古典诗歌,除了知人论世,掌握背景,了解本事,细读文本,疏通诗意,披文入情,因声寻意之外,还须进一步推源溯流,把握后世批评、议论和接受的情形,探究其经典化由萌芽、发展及确立的演变...
王斐然段晓华浅论杜甫五古中的“势”王斐然段晓华杜甫五古的成就,是对前代作家接受与开拓的结果。本文就“势”的角度对杜甫五古进行分析,并尝试探寻杜甫五古文势特征的成因。分为五个递进的部分:一、中国古代文势观之鸟瞰,对“势”这一概念的发展做一大体归纳。...
牛睿杜甫七律拗体诗的规律探究牛睿杜甫的七言律诗有正格和拗体之分。七律拗体诗打破了格律的束缚,没有按照律诗的平仄格式进行创作,致使平仄错杂,声调奇崛。但其在声律和创作上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即有拗必救,有突兀必有平缓相对,整体音调浑融和谐。杜甫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