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秋雨
出生在河南封丘,参军在河北承德 ,工作在湖北潜江。实现记者梦想,心灵为之歌唱,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发表新闻作品多篇,曾是国内具有一定实力的编辑、记者、作家之一。其作品特点是关注人间真、善、美、及人们在恋爱婚姻家庭中的困惑和追求。文笔细腻、优美、感人,受到众多读者喜爱。 2008年3月,省内外6家生活类知名杂志知晓我内退后,热情相邀,但我决定不再做编辑而专事创作。我想乘着文字的翅膀,越走越远,越走越高,多出几本好书,给后人留个念想。
文集访问量: 6755 次
音乐列表
开封黄河北岸的潘店村离我们村只有8里路。每当星斗满天的夜晚,坐在场圃旁边的黑槐树下纳凉,八奶奶就会指着头顶上的星星说,你们看没看见天上那八个星星围成的圆圈儿?”果然,在茫茫星河中我们找到了八颗星儿围成的光环儿。“照应着呢,潘店的八角琉璃井哪!再看...
小时候在农村老家,每到初春时节,一只只青蛙便从沉寂的冬眠中醒来。但这时的青蛙是很少鼓噪的,只有到了入夏时节,随着连绵不断的雨水,声声蛙鼓才会宣泄充斥了整个燥热的夏季。那时青蛙真多,水井旁、稻田里、河沟中、田埂畔,甚至扬着翠绿色的大巴掌叶子的毛芋头...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每到地里的玉米棒子快要成熟的时候,每年村里的老槐树底下都会来两个铁匠,一老一少,一个师傅一个徒弟。老的有60岁左右的年纪,花白的头发,古铜色的脸上布满深深的皱纹。少的也就20左右,散乱的脏兮兮的头发,黑黝黝的皮肤,有些稚气未脱的...
我的家乡在河南省的封丘县,前年回家探亲时,当我游走在小城的大街小巷,时不时就能看到一些小吃店的门头匾额上赫然悬挂着“饸饹”字样的醒目招牌,那通红油亮的“饸饹”二字,“砰然”一下就把我的思绪牵引到了那些久远的记忆当中……我们老家的饸饹面,曾是流行的...
在那缺粮少油的日子浸泡着的苦涩童年,我们村的小孩儿从内心深处巴望生产队天天杀牛,家里好分得半斤八两牛肉,打一次牙祭。耕牛是农民的宝贝,要杀头耕牛得有兽医的证明。有时兽医只是来给牛猪打防疫针,我听见兽医远远地吹牛角,立即屁颠屁颠往仓库跑,常常的空喜...
有话当面说清楚何必背后耍手段,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说的一句话,我却认为有些事情当面说清不见得好,也不必要当面说清。文字解决,可能比当面说清的效果要好得多。我们楼上新搬来一家租户,开始几天住得挺好,可从上个星期起,每天晚上都能听到从他家传来的麻将...
我母亲是个地道的北方妇人,包得一手地道、美味的饺子。饺子皮薄馅鲜,非常好吃。童年时的家境十分清贫,只有春节时才能吃上饺子。饺子是母亲最拿手,也是我们最爱吃的食物。说起童年时每逢春节我们家包饺子和吃饺子那场面,真可以用“壮观”来形容!首先忙活的是母...
过年拾炮今天中午,我在下班的路上,忽听“噼里啪啦”一阵急促而又猛烈的鞭炮声传来,我忙扭头看,见是一家商店开业典礼。在鞭炮腾起的烟雾中,依稀可以看到几个孩子一哄而上,不知是争先恐后地去拾炮,还是去拾糖。看着拾到东西的孩子脸上挂满喜悦的表情,不由得让...
乡下的玉米面大饼子十分不起眼,它既没有馒头花卷的口感,也没有蛋糕、面包那么香甜,更谈不上华丽耀眼的包装。但是老家的玉米面锅饼却不知养育了几代家乡人。在人们崇尚健康食品的今天,再回过头去想想当年的玉米面锅饼,金黄色的外表,朴素的造型,香喷喷的味道,...
我的故乡是开封黄河北岸天然渠河边上一个叫王留固的小村庄。那里土地贫瘠,劣质的土壤,原始的耕作方法,没有农田水利设施,纯粹地靠天吃饭,土地产出少得可怜。“秃头小麦尺把高,三个粒子长到梢,留下两粒做子种,剩下麦杆把柴烧。”这首顺口溜唱出了当时庄稼长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