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评论
《扬子江评论》先后设立焦点话题、乡土都市文学与文化评论、名编视野、名刊观察等栏目,集中讨论和研究了诸如“阶层与文学”、“可持续写作”、“文学传媒”、“文学制度”、“反思90年代”等富有现实性、学术创新性的“真问题”,汇聚了中国当代文学、文化研究界的一些优秀学者、批评家及博士生的真知灼见,引起了当代文学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
文集访问量: 6877 次
音乐列表
杨晨洁“边缘化”的状态,是重读九十年代的韩少功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1990年代分崩离析的时代语境下,韩少功执守着警觉、怀疑的思想底色和“边缘化”的思考状态,避免自己陷入苦闷彷徨。他理性反思既有文学创作的话语方式、厘清知识体系、整合质地各异的思想资...
陈静一、想象与记忆的绞缠与博弈作家借助于文学的抒情性和隐喻功能遮掩了战争题材的硝烟性,恰恰反映了战争主题下的创作过程以及同题材作品与生俱来的固执性格,这些文学努力难以摆脱历史已经发生的牵绊,作者越是执意坐而论道,强调自己与过往的一种割席关系,外部...
张雯自张炜的长诗《不践约书》于2021年1月出版后,读书界和评论界即开始了持续的关注和热烈讨论,众多媒体也纷纷跟踪报道。张炜长期以来主要以小说和散文写作名世,这部似乎横空出世的长诗,促使人们于惊异中开始探寻张炜与诗歌的联系。以此因缘,张炜数十年来...
一、前言台湾诗人杨牧(1940-2020)富有精深的古典文学修养,又不乏比较文学的视野,被奚密教授誉为“语言和视野高度是其他诗人难以企及的,即使放眼百年现代汉诗史”。a他得益于开阔的诗境,以独特的“杨牧体”为抒情诗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又不落入“抒情...
程顺溪宇宙与文明的未来既是科幻文学的永恒母题,也是刘慈欣科幻书写的根本主题,而如何在宏阔终极的宇宙中探索人类文明的未来,则是这一主题书写所追问的核心问题。“元宇宙”兴起并被引入相关讨论后,外向拓殖自然大宇宙与内向构筑虚拟元宇宙的二元对立解释模式便...
申霞艳一、继承人乃家族小说的头等大事中国文化对生育的重视无与伦比,在大家族文化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天伦之乐、多子多福成为评判古典幸福的标准,断子绝孙则成为旧时代最狠的诅咒。簪缨世家往往拥有广阔的土地和丰厚的家业,家大业大更需要有继承人。皇帝有三宫六...
1986年秋,汪曾祺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创作经验与体会,编了他的第一本文论集《晚翠文谈》,在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他在书的自序里说了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就可以比较‘事理通达,心平气和了。”a我将这句话界定为汪曾祺的“位置说”,并认为“...
林贤治一、“我是一个中国人”1980年10月,《北京文学》杂志发表了一个短篇《受戒》,人们开始注意到一个陌生的名字:汪曾祺。及至《大淖记事》等小说接连刊出之后,人们便都记住,并且喜欢上了这位“年轻”的老作家。汪曾祺1920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高邮...
肖映萱自2015年电视剧《花千骨》播出后,网络仙侠小说开始借IP影视改编之势进入大众视野,再加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2017)、《香蜜沉沉烬如霜》(2018)等多部“爆款”影视剧的巩固,令电视观众形成了对网文改编“仙侠剧”的一种固定印象——以女...
张译丹引言:“看上去很美”背后的困顿当今中国小说创作局面“看上去很美”——不仅有名家钜献如陈忠实的扛鼎史诗《白鹿原》、莫言荣获诺奖的斑斓华章、汪曾祺冲淡隽永的优雅之作,且作家作品数量亦呈繁盛状态,单以长篇作者及其长篇产出而言就体量惊人且年年攀升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