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评论
《扬子江评论》先后设立焦点话题、乡土都市文学与文化评论、名编视野、名刊观察等栏目,集中讨论和研究了诸如“阶层与文学”、“可持续写作”、“文学传媒”、“文学制度”、“反思90年代”等富有现实性、学术创新性的“真问题”,汇聚了中国当代文学、文化研究界的一些优秀学者、批评家及博士生的真知灼见,引起了当代文学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
文集访问量: 6883 次
音乐列表
张富丽中国网络文学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海外输出作品上万部,海外受众近1.45亿人,海外市场规模突破30亿元。从2004年网络文学开始向海外出版机构售出版权、网络文学被翻译出版,到2012年后各大网络文学翻译平台爆发性增长,再到近五年网络文学海外传...
李玮文学叙事是否只能是静态、封闭的意义结构?文学主体是否只能是被塑造出来的、先验的、决定性的存在?在印刷媒介承载的文学发展史中,孤立的文学写作方式,使得文本的时空呈现封闭的静态。虽然印刷媒介文学也呈现出诸多先锋性的探索,比如打破闭环的结构,呈现发...
自媒体是一种典型的大众文化媒介,商业性、流行性、娱乐性等都是其显著特性。依托自媒体进行的文学创作,一如本雅明所谓“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也具有“可修正性”“可装配”等特点a,各种形式的超文本无疑都印证且强化了这些特质。作为电子媒介时代的一种写...
孟繁华在所有和文学构成词组的文学类别、体裁之中,如女性文学、海外华文文学、离散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报告文学、非虚构文学等等,大概只有历史与文学最没有违和感,其他概念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争议。但历史与文学没有类似的争议,比如历史题材、历史小说等。一方...
许苗苗作为网络文学现场当之无愧的女主角,女性网络作家对媒介身份的定位却并非一以贯之。在期刊书本占优势的时代,她们讳言网络出身;当网改剧热播银屏时,她们退避在编剧名下;只有确信网络文学赢得媒介独立之后,她们才真正认可自身的网络属性。一、借网出道的女...
胡清华“学者型诗人”是当下中国诗坛的一支重要力量,其艺术面貌独特,创作者的双重身份和独特地位对于当下诗歌创作、诗歌评论,以及创作界和评论界的沟通和交流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21世纪的“学者型诗人”兼跨评论界与创作界,他们以先入的语言自觉来探索诗性...
我在李立扬的一首诗中看到过“新诗中的江南”。这首《我请妈妈唱首歌》(曲子译)是这样的:她唱了,外婆跟着也加入进来,母女俩唱着,仿佛年轻的女孩。如果父亲还活着,他会拉起他的手风琴,并像船一样摇摆。我没去过北京和颐和园,也没有站在那巨大的石船上面,看...
自2015年电视剧《花千骨》播出后,网络仙侠小说开始借IP影视改编之势进入大众视野,再加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2017)、《香蜜沉沉烬如霜》(2018)等多部“爆款”影视剧的巩固,令电视观众形成了对网文改编“仙侠剧”的一种固定印象——以女主角为...
1940年代,袁可嘉在一篇剖析穆旦等人诗歌的论文中,提出“新诗现代化”已然构成了现代诗人执意寻求的某种“新传统”的观点,还特别强调了“综合”作为重要创作技法在新诗新传统中所占有的显著位置。他指出:“如果我们需要一个短句作为结论的结论,则我们似可说...
朱钦运一、破题兼作简单梳理在中国文化的谱系里,“江南”既是地理名词,又是文化概念;既是汉语文学的重要书写对象,更是中国文人自古典时代延续至今的精神原乡。它还是一个内涵与外延不断更新与移动的概念a,一个常提常新、在古典文化与现代文明两者间具备某种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