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7091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南山2020
  • 宋家园
  • 山里狼
  • 孟冰
  • 沂河渔翁
  • 蔚青

邹世奇胡乔木曾就小说《洗澡》评论杨绛:“你是简·奥斯丁派,不是哈代派。”a杨绛本人对于奥斯丁的文学成就评价也非常高,曾撰文《有什么好?——读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专门探讨、剖析这部作品的杰出之处。杨绛写道,“可是我们如果不细细品尝原作……这使...

浏览全文 阅读(26920)

段崇轩一、“非虚构”思潮的得与失文学是“虚构”的,犹如地球是圆的、人是高等动物一样,似乎是一条不证自明、无须深究的“真理”。因此,在漫长的文学发展特别是中国文学的发展中,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精深的文学虚构理论或虚构美学。新时期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

浏览全文 阅读(26872)
暗夜里的自噬与救赎 2023-11-09 08:48

吴佳燕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鲁迅《墓碣文》湖北作家吕志青的写作在中国当代文坛是个独特的存在。之所以独特在于他对现代主义精神自始至终的坚持。如果说曾经风靡一时的先锋作家在21世纪以后大量开始...

浏览全文 阅读(26894)

格非5.思想随笔关于作品构架的部分,我们差不多就讲到这里。在讨论情节构架和人物关系的时候,我们实际上也附带着讨论了穆齐尔在小说中所呈现的一些思想和观念。按照雅各布森的分类法,诗歌语言是隐喻性的——将意义压缩在一起,而小说的叙事则是换喻性的——将一...

浏览全文 阅读(26820)

苗霞卵石——依靠感觉生存。它感觉流水,感觉其急缓及从属的年代,感觉那些被命名为命运的船怎样从头顶——驶过。依靠感觉它滞留在一条河不为人知的深处,某种飞逝的力量致力于创造又痴迷取消,并以此取代了它对岁月的感受。——几乎已是一生。它把因反复折磨而失去...

浏览全文 阅读(26781)
理解荒诞 2023-11-09 08:48

陈众议我是哪年哪月哪日认识阎连科的?这是我今天必须交代的一个问题。我想过无数次,摸着脑门、掰着手指脚趾一起想,可就是想不起来了。我隐约记得那是个遥远的下午,遥远得像布恩迪亚带着奥雷良诺去吉普赛人那里见识冰块。翻译家赵德明先生托人捎信说要一起聚聚。...

浏览全文 阅读(26791)

夏豫宁小说的叙事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仅是一种单纯的叙述修辞学现象,更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社会文化现象。依照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观点,文学(小说)的结构、叙事模式的转换参与了文化“共同体”的新旧模式交替,并为后者提供了“技术上的手段”。从此意...

浏览全文 阅读(26832)
论原初写作 2023-11-09 08:48

李森1诗歌的原初写作,是无任何遮蔽的一种纯粹的、直观的写作。但说出这句话来,是危险的。因为没有大写的、超越作品之上的“诗”那种东西,所以,必须宣布,自古以来关于“什么是诗”的命题答案统统无效。同时取消的还有“文学是什么”“艺术是什么”“哲学是什么...

浏览全文 阅读(26748)

韦黄丹自1977年的“乡土文学论战”之后,台湾乡土小说开始退潮。直到90年代,在台湾本土化运动的直接刺激下,袁哲生、童伟格、甘耀明、伊格言、高翊峰、杨富闵等新世代作家的推动下,乡土小说逐渐复苏,并于2000年前后蔚然成风。与赖和、钟理和、黄春明等...

浏览全文 阅读(26761)

谭逸辰本文的标题化用了戴锦华老师的文章《雾中风景:初读第六代》,她所说的“雾中风景”,一方面指的是作为90年代文化景观浓缩的“第六代”,也同时指涉作为其大背景的、充斥着各种意识形态相互交错纠缠的90年代中国文化。创作这篇文章时的戴锦华正是处在这一...

浏览全文 阅读(26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