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1458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陈社昌
  • 骆雪
  • 谷一
  • 李椿
  • 爱农
  • 孤独玫瑰

◇王万洪“苏黄米蔡”四家排序新论◇王万洪本论文为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业务项目《巴蜀书法史》,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及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西华大学校社科重点资助项目《宋代巴蜀书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宋代书法在书...

浏览全文 阅读(35869)
苏轼的佛教修行观 2023-11-09 08:48

◇许外芳苏轼的佛教修行观◇许外芳苏轼与佛教,是宋代文学研究的一个大话题。学术界关注其禅宗思想较多,其次是考证苏轼与僧人交往事迹。这常给人一种假象,似乎苏轼只是用佛教思想来排遣人生痛苦,和僧人、士大夫谈谈禅,打发日子,甚至携妓游寺,给后世留下许多香...

浏览全文 阅读(36019)

◇赵银芳阳羡、浙西二词派“豪放”“婉约”词论管窥◇赵银芳词的“豪放”“婉约”问题从北宋时期开始就争论不休,这恐怕和苏轼不无关系。苏轼为词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创作出“豪放”风格的词,也就为日后这一问题的争论埋下了伏笔。一般意义上讲,苏轼、辛弃疾是豪放...

浏览全文 阅读(36171)

◇方星移论安国寺对苏轼的精神引领——兼论苏轼对佛道的态度◇方星移苏轼在谪居黄州期间,经常活动于安国寺,“间一二日辄往”(《黄州安国寺记》),他日常生活的很多内容都是围绕安国寺展开,如沐浴、养生、交游、创作等。面对“乌台诗案”的人生大挫折,他开始认...

浏览全文 阅读(36695)

◇张爱东仕隐情结与庐山面目——苏轼的仕隐两难与人生求索◇张爱东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不得签署公事,实处于地方官的监管之下,言论行为多有束缚。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今在河南临汝)团练副使。亲朋邈远疏淡...

浏览全文 阅读(36933)

◇杨吉华苏词破体实践与“要非本色”:词体“文学性”建构的内在转向◇杨吉华宋代是一个文体兼备的时代,各文体之间相互打通形成的“以诗为词”“以文为诗”和“以论为记”等破体尝试,成了宋代文学创作实践和文体理论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正如王水照先生所说:“在...

浏览全文 阅读(37147)

◇张腾华苏轼“诗画一律”论的实践内涵◇张腾华苏轼“诗画一律”论从文艺批评视野看,涉及诗与画艺术风格和审美效果上相通、艺术构思和创作方法上相通、画家诗人身份同一、同为主体情感之载体等方面;在根本上则是源自于“情本”哲学,作为本体的“情”是打通各类艺...

浏览全文 阅读(37327)

◇高云鹏苏轼黄州时期作品的主题、意象研究◇高云鹏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佥书公事”(《到黄州谢表》)。苏轼于元丰三年一月抵达黄州,元丰七年量移汝州。谪居黄州在苏轼的一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苏...

浏览全文 阅读(37427)

◇宋鸽“高古”与“脱俗”:宋代柳宗元诗歌解读——以苏轼为中心◇宋鸽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书黄子思诗集后》)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清深不及也。所贵乎枯澹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

浏览全文 阅读(37674)

◇袁灿灿苏轼词悲剧意识兴起的类型◇袁灿灿悲剧意识是对现实的悲剧性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把握而产生的思想和情感,在把现实困境暴露出来的同时,又对这个困境进行形式上和情感上的弥合,从而为价值建构提供动力。中国文化中悲剧意识的产生源于人生的有限性,生命不能长...

浏览全文 阅读(3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