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35124
    2023-11-09
  • 覃莉2019年,一个全新的5G时代将向我们走来,高速度、泛在网、低功耗、低时延的技术特征,标志着一个传媒时代所可能发生的变化,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将处于世界性的网络之中,世界上的任何一角和一切事物,都不可避免地受其革命性的影响。由此出发,探讨当下诗歌存在…[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075
    2023-11-09
  • 涂慧琴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时尚的重要力量。”无例外地,作为文艺批评的一个分支,诗歌批评也是诗歌创作的一面镜子,既观照辨析诗歌作品内容,从中淬炼积极向上…[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060
    2023-11-09
  • 刘波新世纪诗歌如何突破纯粹的修辞和技巧而达至思想高度,成为了很多先锋诗人的创作瓶颈。不少人能够顺利进入诗歌之门,但无法在一个更高层次上提升自己的思想内涵,很多时候只是停留在语言实验和情感发泄上,没有一种追求深度表达的精神自觉。这些困扰诗人的难题,也曾引起不…[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016
    2023-11-09
  • 李志艳新诗发展已逾百年,其形式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追问其深层原因,自然是学术界希望能够加快促成“年轻新诗”的形式建设。从目前的学术研究成果来看,不乏四种路径,以传统为母本、以民歌为借鉴、向西方学习、以实验性诗歌创作来探索。对于当下来说,从语…[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985
    2023-11-09
  • 张桃洲1990年代被视为中国社会文化发生重大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文化转向给人们的精神带来了巨大的震荡,同时导致了各种文化资源的分化与重组。人们如此描述进入1990年代后的诗歌写作:“诗歌写作的某个阶段已大致结束了。许多作品失效了”,于是在“已经写出和正在写…[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914
    2023-11-09
  • 翟兴娥桑恒昌擅长将细腻的情感隐藏在平实的文字背后,语言平易简朴,风格精炼舒展,意境深远。在四十多年的创作实践中,诗人以感人肺腑的意象怀亲诗和其他特色鲜明的诗作蜚声文坛。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始,诗人潜心探索,不断尝试新的创作风格,逐步在意象怀亲诗的基础上,形成…[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918
    2023-11-09
  • 谈雅丽北京大学谢冕教授在2018年9月出版的《中国新诗史略》中这样写道:“我们要在这卷文本下限的2000年,保留这个世纪最为典型的一个身影,这个身影由历时久远的苦难和同样久远的等待所构成,他是诗人昌耀,这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流放到青海高原的囚徒”,“诗人因诗…[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841
    2023-11-09
  • 程继龙郑小琼是新世纪以来一个不可忽视的诗歌现象,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诗人发星以惊叹的口吻写道:“诗坛出了个郑小琼”。批评家谢有顺称她“在新一代作家的写作中具有指标性的意义。”何光顺认为郑小琼以其《女工记》等写作“软性抵抗”了社会权力压制。近年来学界习惯…[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862
    2023-11-09
  • 方文竹人的想象,像他身体上的官能一样,具有它的自由的活动和物质的游戏。——席勒《审美教育书简》有一种东西或出入于泛滥的物质,或跳荡于圣明的精神;它仿佛向我们渐渐逼近,但一下子又突然遁隐;在白天我们被它弄得神魂颠倒,平静的夜里它又将我们引诱到可怕的悬崖……它…[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797
    2023-11-09
  • 张立群“先锋诗歌”,是19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诗歌批评中最具活力的概念之一。结合已有的批评与研究实践可知:笼统而言的“先锋诗歌”主要是对那种具有探索精神、实验性并可以推动、引领当代诗歌向前发展之创作实践的命名与评价;而具体的“先锋诗歌”则主要是对1980年…[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747
    2023-11-09
  • 吴投文从中国新诗的百年发展历程来看,朦胧诗的经典化似乎已经尘埃落定。尽管经典化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过程,经典化实际上也并无终点可言,但在某种程度上,朦胧诗确实已经定格为中国百年新诗史上最富有创造力和最富有艺术魅力的诗歌流派之一。时至今日,针对朦胧诗的纷杂争议并…[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750
    2023-11-09
  • 徐芳许道军魏宏许道军、魏宏:徐芳老师,您被认为是当代自觉的城市诗人,在城市诗创作和城市诗学探索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我们发现,同样被称为“城市诗人”,您的城市诗创作与上个世纪同城的“城市诗”派风格迥异,在诗学方面,又与“城市诗社”“新城市诗社”的理念有很大…[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711
    2023-11-09
  • 陈翔零:自然照理,写诗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安伯托·艾柯说过,年轻人写诗,就像青春期手淫,再正常不过。唯一的区别是,优秀的诗人会把手淫的结果烧掉,而拙劣的诗人将它们发表。确实如此。就其抽象意义而言,写诗是十分自然的事。写诗,如同种花、养宠物、打游戏,都是个人…[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700
    2023-11-09
  • 张光芒董卉川新世纪诗坛可谓异彩纷呈,并且出现了很多新的现象,比如民刊的高速增长、网络诗歌的迅猛发展、自媒体的空前升温、出版门槛的有效降低、诗歌活动的频频开展等。多种因素的“合力”推动诗歌创作进入了一个井喷期。受此影响,散文诗创作阵营也不断发展壮大,写作也算…[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652
    2023-11-09
  • 谢克强诗,就是诗。或者说,诗只能是诗。这不是废话吗,难道逻辑允许如此同义反复地诠释概念?不。这只是简单到复杂的陈述句,意在重申并返回诗的艺术本体中去。正基于此,诗说它绝不反对题材,但必须超越题材。就像不朽的艺术,它必须超越年龄、资历、时间、地域等等。所以,…[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580
    2023-11-09
  • 李少君中国传统诗歌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情境”,何谓“情境”?按《新华字典》解释:情境是指情景,境地。但我觉得,情与境应该作分别的理解,这一点,王国维先生早就说过:“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景和境意思接近,但“境”除了场景、现场的含义,还有境界的意味。…[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665
    2023-11-09
  • 我想寄你一朵白菊可她面帘低垂发丝卷曲,缠裹月华的愁思或者寄你松叶菊可她那么怠惰,忘记了自己揣着光亮不如寄你金盏菊、菠萝菊、麦秆菊……或者扶郎菊吧她们将火焰堆满衣襟有满怀回忆要燃烧,又甜又热烈多像那时的我们一想到我们呀,菊花就开了这一天,菊花是悲欣交集的嫁娘…[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592
    2023-11-09
  • ◎石玉坤“来碗面,大碗的,咸菜面,多放辣”寡淡的生活偏好重口味洗窗工杨的木在面馆的木椅上坐下汗腥味像一群散开的苍蝇卖药的汤莉捂着鼻子绕过去开麻将馆的杨二婶嘟哝着绕过去卖彩票的汪一财瞪着眼绕过去只有背书包的马小丫冲他笑了笑像一个犯错的孩子杨的木起身选择面馆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523
    2023-11-09
  • ◎北乔我走在这个叫尼傲的山村整个清晨都在我身体里飞过的鹰,带走完美的曲线丛林里,鸟鸣虫叫唤醒了轻雾影子还在夜晚的怀抱我来到圣泉边,双手捧起泉水喝一口,洗洗脸一片透明中有了我立于山腰的白塔,如朝圣者从人间向山顶向天空高举灵魂慢慢转动的经筒,谁在翻着经书的一页…[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531
    2023-11-09
  • ◎韩玉光一座山峰的美德一条河流的美德,我们一辈子也学不到。夜宿常德,那个叫善卷的先生托梦给我——不要再争来争去了每一天都有迷人的光辉再多的人也享用不尽。他推开窗户指给我看那些上山的人,下山的人从来不能带走一座山。那些渡河的人,投河的人从来不能带走一条河。我…[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最新评论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