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41709
    2023-11-09
  • 文/袁行霈禾熟宋·孔平仲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这首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据钱锺书《宋诗选注》记载,清初著名画家恽格(寿平)曾借此诗题画。作者孔平仲曾多次遭受贬谪,做过地方官吏。对农村的熟悉与了解使他能够真切而生…[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1735
    2023-11-09
  • 文/周传福/名片夹/周传福,山东济宁市实验中学资深高中语文教师,发表各类文章五十多篇,对高考、中学生阅读和写作有独到的研究。重读《老人与海》,让我想起了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是在参与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1819
    2023-11-09
  • 文/苗满红/名片夹/苗满红,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第三中学语文教师,山西省语文学科带头人。屯留三中党支部书记,通过立德树人来完成做人与作文的研究。屯留县作家协会会员,正在完成一部山区教育四十年改革开放巨变的小说。得过重度脑梗,是不幸也是成长的动力。我在研究我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1886
    2023-11-09
  • 文/安宁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有着最简单的故事,却又蕴藏了最深刻的内涵。这故事如此单调,以至于让初读者觉得枯燥乏味,犹如小说中主人公圣地亚哥日复一日的海上打渔生活。而这内涵又是那样地阔大深沉,犹如人类永不能驯服的汪洋大海。是的,这故事只是冰山一角,沉湎于故事…[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1820
    2023-11-09
  • 本课嘉宾:陈宝贵拿到《花开》这个题目,你可以写花开,也可以写花不开,写开过了,或花开等于没开。——叶开本栏主持:权蓉茱莉亚·卡麦隆说,写作是一条通道,通往我们自身和真正的“我”。倘若能够准确地见证自己的生命与思想,在看到它、听到它的时候便将其记下,我们就会…[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1831
    2023-11-09
  • 文/高本宣/二胡/一把柔弓在天地之间有节奏地律动,触发了一块已休眠的蛇的皮肤。音乐,沿一路多情的方式爬行远方。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心静如水,听着听着,人的心弦就开始惆怅,开始期盼,开始滑翔。是谁把山寨的秋色拉成了一首新曲?欢快、如梦,就连两根细细的琴丝也捆绑…[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1836
    2023-11-09
  • 文/虎头*学习康德好榜样*康德目光,炯炯烈焰,至老不衰,令人如沐神睨,弗敢逼视。康德的职业是教书匠,研究哲学完全是业余爱好。在《纯粹理性批判》赢得整个世界之前,康德是个业余哲学青年。年过四十的康德终于获得一个诗艺学教授讲席。十六岁上柯大的曾经的风华少年,百…[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1928
    2023-11-09
  • 文/耿翔李白说: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于是,长安穿越大唐皎白的月光,破空而来。~~01在一万首唐诗之中,押着汉字的韵脚,作痛饮状的长安,今夜,不再集体邀月,不再集体开怀。不再把散失到白露里的秋兴,由我一个人苍凉地继续下去。就像我不…[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1971
    2023-11-09
  • 文/关山远2018年年底『基因编辑婴儿』的消息一出,舆论一片哗然。近年来像这般引起人们如此高度关注的科技新闻并不多,怎能不惶惑:基因改造后的我们还是人类吗?【一】当今世界,人们追求生而平等,但是在漫长的人类文明中,不平等是人类历史与现实的真相。“朕本淮右布…[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1981
    2023-11-09
  • 文/詹娜早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就有了关于气候、农业和社会变迁之间关系的研究。近些年来由于环境问题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对该领域的探索也突飞猛进。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布罗代尔在其宏著《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中首次接触气候…[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1974
    2023-11-09
  • 文/吴兴文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创建于1911年,是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余额建立起来的。《清华学堂章程》规定:“本学堂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教育之方针。”《北京清华学校近章》又规定:“以培植全材、增进国力为宗旨,以造成能考入美国大学与彼都人…[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1999
    2023-11-09
  • 文/唐鲁孙有了水仙才叫过年。冬至阳生,一过冬至又是培养水仙花的时期,此刻培植花头,及至一元肇始献岁发春,则吴娃越艳、高雅婀娜、冷香宜人。水仙是一种国际性的花卉,欧洲中部,地中海一带,亚洲的日本、中国都有出产。尤其欧洲的荷兰,对于球根花卉最感兴趣,培植也最得…[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1959
    2023-11-09
  • 文/徐四春它是羊群里一个孤单的孩子,羊群是它的同类,却不是它的亲人,那些此起彼伏的呼唤,没有一声是专门为了它的。我那在别的羊听来丑陋无比的叫声,因为是对着它而呼唤,被它引为知音的天籁。山坡上突然下来很多羊。突然倾泻下来的羊群,远远地看去,像一匹巨大的白练,…[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2026
    2023-11-09
  • 文/仆固秋就介入中华文化的深度而言,与蝶和蝉一样,蟋蟀算得上是“文化昆虫”了,早在《唐风》《豳风》里就留有它的印记。“唐”指今山西太原一带,“豳”在陕西西部,两地均说“蟋蟀”;到河北、山东,就称为“趋织”、“促织”;江南则称蟋蟀为“赚绩”。民俗学家、语言学…[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1985
    2023-11-09
  • 文/叶梓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的冬天,范成大已经在他的石湖别墅归隐了好几年。他的好朋友姜夔自然是这里的常客——四年前的夏天,经杨万里介绍,姜夔慕名来石湖拜访之后,两人的交往日渐密切。范成大喜爱梅花,买园种梅,且著《梅谱》,姜夔自然要酬唱一番,既是朋友之…[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2008
    2023-11-09
  • 文/梅里·雪大红沟的深山里,藏着一座天然雕琢而成的石庙。因有这样一座民间传说的石庙,这里充满了禅意和诗情。曲径通幽,穿过原始松林,豁然开朗处是黄花遍地的大草原,有一个诗意的名字:漫草滩。站在这里抬眼远望,就可看见磨脐山右侧的迭迭山岭上,孤独地矗立着一座房子…[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2023
    2023-11-09
  • 文/王太生东晋时有个人,在橘子成熟时,选了三百枚,送给远方的朋友,并附了一封简短的信:“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写信人是大名鼎鼎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世事真是如此巧合,王献之亦有《送梨帖》:“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他将三百只梨送与好友,说冬天…[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2061
    2023-11-09
  • 文/李涛1962年4月末,张充和在打理自家花园。她与弟弟宗和信中记此事:“后园中有许多花,也叫不出名字来,只有芍药还认得。这几日在拔草,拔草除了得好空气外,还可以消恨,拔一棵又顽固又坚硬的草根,好像是除了一个坏人。不怪旧书上常提到蔓草之忧恨。”她所说的旧书…[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2067
    2023-11-09
  • 文/火棘果子“我要搬家啦!”有一天,我听到一个细小的声音对我说。“哎?”等我发现这个声音是从我的影子里发出来的时候,还真有点反应不过来,“是你在和我说话吗?”“是呀!我要搬家啦,承蒙您把我当朋友,所以特意跟您道声别。”我的影子彬彬有礼地说。啊,对了。小时候…[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2065
    2023-11-09
  • 文/徐来她做事一直都大大咧咧的,所以总照顾不好花花草草。陆续搬了些植物回家,可通常几个月就折腾不动,化作枯骨尘埃了。只有他带来的那架绿萝,还在光线不足的屋子里勉强生长着。他告诉她,如果把绿萝放到窗台边会更好。反正那些植物也都搬空了,为什么不挪过去,让它长得…[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