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33124
    2023-11-09
  • 宋为为摘要:莫言的长篇小说《蛙》以计划生育问题为主题,展现了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历程中历史理性与个体存在的冲突。基于此,从个体存在与现代性悖论、女性生存困境带来的无性别化以及人处于历史中的无力感三个角度着手,探讨小说《蛙》中所阐释的在历史现代化进程中个体存在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086
    2023-11-09
  • 陈衍伟+张爱明摘要:本教材在阐释观点时,引用了不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素材,或作为例句进行解说观点,或进一步阐述观念。本文试图从教材内容的角度分析本教材,以期促进建国以来文艺学教材引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素材分析的研究。关键词:古代文学;理论素材;教材内容;文艺教…[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127
    2023-11-09
  • 沈真如摘要:虽然胡适和陈独秀先后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元老被中国现代文学史所铭记,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绝非仅仅只是为了推动胡适之“文学改良”而高声疾呼。事实上仔细比较《文学改良刍议》与《文学革命论》的内容可以发现,两人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论对文学提出相异的要求。…[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113
    2023-11-09
  • 韩秋婵摘要:1985年莫言发表了自己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一时“评家蜂起,各善其妙”[1]。《透明的红萝卜》叙事模式的改变,被认为是奠定莫言小说艺术大厦一块重要基石,本文将从叙事视角、叙事空间和叙事修辞三个方面来探析莫言所采取的叙事策略,窥探其艺术的发…[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125
    2023-11-09
  • 杨星月摘要:通关文牒,牒文种的分支之一,是古代通过关戍时所需的通行证。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途经多国,所办事项经常需要用到各类文书,特别是通关文牒。通关文牒由古至今始终传承着,具有时代意义。关键词:通关文牒;西游记;文书;小…[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148
    2023-11-09
  • 王平美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集中反映了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分析,马克思认为:劳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却发生了异化,所以劳动异化即人的本质异化。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正确世界观的发源地,体现着深刻的理论完成和系统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104
    2023-11-09
  • 庄妍摘要:中国本原文化研究学者靳之林认为,中国本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起源上可追溯至原始社会。以生存与繁衍为核心的文化主题,追求、向往生命的延续,因而形成以阴阳观、生生观为主线的中国本原哲学体系。推及民间美术依照本原哲学思想绵延与传承至今,时下却被打上“伪科…[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107
    2023-11-09
  • 杨敏摘要: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自古以来,无数文人骚客为之歌咏。而《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就有大量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男女婚爱的爱情诗。这些爱情诗,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当时下层人民的婚爱习俗,对待爱情的态度以及古人们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182
    2023-11-09
  • 王淼摘要: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人生中的最后一部传奇剧本、“临川四梦”之一的《邯郸记》,揭露了明万历朝的黑暗腐朽,以及世人唯官至上的官本位思想。而他的这些思想,是通过“葫芦缠”这一意象得到了集中的表达。关键词:葫芦缠;邯郸记;意象著名史学家孟森曾在其《明史讲…[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128
    2023-11-09
  • 杜欣摘要:《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文备众体是其主要特征。《红楼梦》将诗词曲等文学形式大量运用在各种人物描写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很多学者已对此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其实在小说中,为数不多的骈体文也体现着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承继与创新。本文…[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174
    2023-11-09
  • 张成扬摘要:困惑和好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哲学与这两者更是关系密切。在我们的眼里,哲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是爱智之学,哲学与幼童更是不会有关联哲学与幼童。但是,真的是我们所想的这样吗?“小草从哪里来的呢?”“飞机为什么掉不下来?”“我们怎么知道一切不是一场…[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192
    2023-11-09
  • 张倩摘要:她是一名特立独行的女性,她是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家,她是胡兰成笔下的“民国才女”,她就是——张爱玲,在她的众多作品中,总是透露着丝丝苍凉,丝丝忧伤。张爱玲的美学被称为“苍凉美学”,今天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就其《半生缘》中的女性悲剧进行具体…[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164
    2023-11-09
  • 杜欣摘要:《捣素赋》自唐以来就有学者怀疑非班婕妤所作,至明清时期,更是有许多学者认为此赋为齐梁间人拟作,且文风与班氏差别较大,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此赋,认为《捣素赋》并非班婕妤所作,作者另有其人,应是魏晋六朝文人托名班氏所作。关键词:《捣素赋》;班婕妤;魏晋…[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236
    2023-11-09
  • 毕彤彤摘要:《苏亚人为什么歌唱》,是由民族音乐学家安东尼·西格尔(AnthonySeeger)所著,赵雪萍、陈铭道翻译的民族音乐学著作。这是一本关于南美土著社区歌唱的书,所试图解决的问题很鲜明:“为什么他们会(以这么特殊的方式)歌唱和表演,而不是以其他方式…[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160
    2023-11-09
  • 余洪颖摘要:《庄子》中的寓言故事极尽荒诞,充满超现实奇幻色彩,寓言故事中的人物也生动而富有个性。品读《庄子》笔下的人物,惠子的地位十分特殊。《庄子》笔下的惠子,时而为至交好友,时而为论辩“仇敌”,时而是最丑陋的名利追逐者,时而是学识渊博、待人为善的智者。不…[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168
    2023-11-09
  • 涂早玲摘要:《庄子》文章之“大”首先在于庄子描绘意境的阔大邈远;同时,因为其境界阔大渺远,也就显示《庄子》文章内容的超尘离世。关键词:《庄子》;文章;大;阔大邈远;超尘离世《庄子》开篇即给我们打开了一片极其广阔的天地: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175
    2023-11-09
  • 吴桂花摘要:在国内对《诗经》的研究已經数不胜数,在韩国也是如此。在比较文学的研究里大部分中国的学者们都会去关注一些韩国闻名远扬的文学家。在中国,溪谷张维这位朝鲜朝的文人没有被国内所熟悉,但是汉文学对这位文豪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他热爱汉文学对汉文学有着属于自…[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160
    2023-11-09
  • 王银萍摘要:艾伟的作品多表现出对人性的探討和拷问。其短篇小说《小满》聚焦于目前成为社会热点的“代孕”问题展开,通过代孕者小满的种种遭遇,来追问代孕这一社会现实的伦理危机,体现出作者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现实忧思,同时,也是对女性性别角色的思考和女性生存困境的描写…[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216
    2023-11-09
  • 薄其一摘要:自新世纪以来,学术界对徐訏《鬼恋》的研究不断增多,研究方法也表现出多样的态势。本文则从叙事学研究和比较研究入手,对《鬼恋》的进行研究综述,厘清《鬼恋》研究的脉络。关键词:新世纪;《鬼恋》;研究综述徐訏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和鲜明特色的作家,他有着中…[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3225
    2023-11-09
  • 王博摘要:王长征的《习经笔记》从《诗经》出发,以回归传统和致敬经典的姿态,结合当下生活体验,消除了时空造成的古今诗歌的隔阂。本文重在指出诗集在先锋和保守方面的突出表现,并发现了诗人的反思意识和现实关怀。关键词:《诗经》;《习经笔记》;先锋和保守;当下反思在…[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