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43929
    2023-11-09
  • 王晶摘要:服饰图案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化体现,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变化更迭。服饰除满足人们基本的生理需要,同样是更高层次精神需求的象征。本文旨在研究中原地域下传统服装图案文化的发展衍变及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为提高中原地域服装设计竞争力提供区域公共文化资源,…[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3884
    2023-11-09
  • 李昌国摘要:舞台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就是利用数字媒体艺术的形式语言,集图形、文本、影像、声音及互动性于一体,与舞台表演艺术相互融合,从而巧妙的呈现符合剧情要求的视觉元素,给人以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艺术享受的一种现代的舞台美术设计艺术表现形式。因此,数字媒体艺…[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3882
    2023-11-09
  • 邵旭摘要: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宫灯是中国古代照明器具,也是具有文化与艺术价值的传统工艺品。在紫砂壶艺术中,宫灯壶是一种经典器型,有浓厚的古典韵味与几何特征。本文将以此件“六方宫灯”为分析对象,通过阐释其制作工艺与造型感受紫砂壶技艺的绝妙与其传统色彩。…[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3872
    2023-11-09
  • 眭文力摘要:传统“龙带”壶中的龙带指壶身上装饰如服装玉带一样的线条,这一壶式相传亦诞生于明代,壶身的蓝本是明朝永乐年间的甜白釉三系把壶,加上一条贯通的带子作为装饰。作品“玉带提梁壶”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用提梁壶式重新演绎这一传统经典之作。关键词:紫砂;造型;…[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3837
    2023-11-09
  • 吴海林摘要:宜兴紫砂壶是由全手工制作而成的一种工艺品,它所表现的是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理解与意境。从印象的光素器,到仿生形象的花塑器,紫砂的造型气韵多种多样,不胜枚举。如何选择一把优质好用的紫砂壶,这就像选择一个兴趣相投的朋友,要有眼缘,有优秀的闪光点,互相吸…[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3848
    2023-11-09
  • 范群芬摘要:传统艺术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褶褶生辉,而紫砂制壶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更是结合了诗文、画作和泥的精品。为了能让紫砂制壶艺术不断地传承下去,必须对其开拓创新。常言道,文化源于生活,根于哲学,本文将从制壶工艺艺术的审美需求和精湛技艺入手,研究为何要传承紫砂…[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3867
    2023-11-09
  • 刘慧娟摘要:随着世界整体性的趋势化日益加剧,发展不再局限于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密切交融的的关系也在物化之外的世界得以显现,潜移默化。艺术具有促进科学发展的一面,科学也会反过来影响哲学,进而规范艺术世界;人文科学的内容广泛且复杂,运用艺术语言去表达人…[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3831
    2023-11-09
  • 张鑫摘要:金属工艺是历史上极具技巧性的一门工艺,它充斥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以及艺术创作领域,并对我们产生着影响。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金屬工艺逐渐产生一些具有现代性特色的语言特点。如继承性、技术性、多元性和现代性,这些都使得现代金属工艺艺术绽放出了不一…[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3747
    2023-11-09
  • 郝宇摘要:笔短意长”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中非常重要的审美观念,一个笔画所用笔墨虽短小,但所蕴含的意气深远。笔短意长背后的美学原理即变化和弧线的运用,学会利用变化和弧线赋予笔画更丰富的意趣,使作品整体具有更深远的气韵。关键词:笔短意长;表现;临习启示中图分类号…[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3772
    2023-11-09
  • 张琦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播具有较大的转变,通过网络传播的方式提升了传播的效率,实现了传播成本的降低和传播效果的提升。中国书法在当代的传播要坚持多元化的特征,而不能仅推广书法作品、书法名家等,要增强对书法美学以及书法理论的宣传。本文就中国…[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3696
    2023-11-09
  • 孙雨竹摘要:自1960年代“公共艺术”的概念出现以来,其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在起初更多的理解为放置于公共空间的作品或是相应的环境设计理解,但是艺术家、设计者乃至受众仍然对此各执一词。如今,公共艺术已经不仅限于是一种艺术风格,更是成为了…[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3291
    2023-11-09
  • 杜东辉摘要:作为书法史上草书的扛鼎之作,怀素的《自叙帖》被誉为“天下第一草书”,备受历代推崇。本文关注的不是该帖的书法艺术水平,而是对其文字内容进行鉴赏,回顾记录怀素所交游的社会名流对怀素书法相关的诸多评价。这些评价者,在唐代怀素的时代中都有一定的身份地位…[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3268
    2023-11-09
  • 熊凌畅摘要:《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简称《万物》)2001年出版英文版,时隔四年,三联书店出版了中文译本,之后于2012年、2015年分别再版了两次,从三联书店对其的再版上看便可了解《万物》在学术上的价值和启发性历久弥新。本文基于对全本…[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3259
    2023-11-09
  • 王君鹭摘要:爱情可以给人类以欢愉、喜悦,也可以带来痛苦、悲伤。爱情是人类文明长河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爱情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所追求的事物,在众多伟大的文学著作中都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诗经》作为我国一部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诗歌巨著,其中收录了大量有关爱情的诗歌。…[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3191
    2023-11-09
  • 杨伟莉商要:以20世纪70年代的翻译理论变革为起点,“文化转向”掀起了以文化交流为主体的翻译运动。在文学作品的翻译活动中,社会文化对翻译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为突出的是诗学以及意识形态。笔者以意识形态为切入点,深度研究社会文化对文学翻译所造成的影响,希望…[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3211
    2023-11-09
  • 王苗苗摘要:艺术的客观再现和主观阐述与艺术的诞生和发展相伴随,主张客观再现论者和主张主观阐述论者,观点迥异,亦有不同的创作实践。但在艺术创作中,客观再现和主观阐述不是泾渭分明地截然分开的,而是相对的,相辅相成的。主观阐述和客观再现的形态也是多样性的,艺术创…[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3132
    2023-11-09
  • 邱玉洁摘要: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求变”0的思想较为突出。除去《通变》中具体详细地阐明了“通变则久”的文学观念,提出了文学创作要讲求继承与创新的理念外,在剩下的篇章中,“求变”的观点也不时有所体现。本文就从“变”字出发,从求变的原因、方法、态度以及求变…[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3075
    2023-11-09
  • 赵晨鸣商要:吴玉纶,初名琦,字廷韩,号香亭,河南光州固始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其家世代耕读,为当地望族。吴氏性喜风雅,文采斐然,性温而雅,与当时名流如王昶,翁方纲,钱染等诗酒唱和,有诗文集传于世。然学界对其人其书研究者甚少。本文以吴氏诗文集…[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3088
    2023-11-09
  • 曾玥摘要:日本能乐《杨贵妃》以《长恨歌》为本事,对李杨爱情故事进行改编,本文试从能乐体制、能乐创作理论的角度探讨,能乐《杨贵妃》如何将中国文学变异为自身独有的幽玄特色。关键词:能乐;杨玉环;文化变异;幽玄中图分类号:10-03;1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浏览全文][赞一下]

  • 0/43056
    2023-11-09
  • 刘晓飞摘要:“朱子于经学中,我礼》特所重视。”①然朱子之重视礼学也,非徒重视其细碎制度之可以资之于口耳也,而重视其制度之所以为制度者之必本于天理也。故论学者读礼之方法,虽当以讲明礼中之仪文为先,却当以明乎礼中之义理为重。学者悦乎理义、不啻若刍豢之悦口,然后…[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