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35052
    2023-11-09
  • 吴功明摘要:龙江剧的丑角艺术与二人转丑角艺术的木质区别在于:前者是戏曲表演艺术;后者属于曲艺表演艺术。也就是说,龙江剧丑角表演艺术要在二人转丑角表演艺术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加工、重组,使之提高、升华为更高层面的戏曲化的丑角表演艺术,把二人转中丑角一般化的表…[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065
    2023-11-09
  • 陆健摘要:对于淮剧的唱腔,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特色。唱腔的结构,是从原无伴奏高腔音乐体系演化为戏曲化、抒情性板腔音乐体系。淮剧的唱腔曲牌有数十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淮调、拉调和自由调。淮调,又叫淮北调、淮蹦子或老淮调,特点是高亢、粗犷、刚劲、朴实、诉说性强,其…[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070
    2023-11-09
  • 魏洪志摘要:“生”,主要是戏曲中饰演的男性角色,大致可按其扮演角色的身份、性格、特点和表演技艺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红生等几类。老生,主要扮演中老年男子,也称“须生”,老生主要是以唱念为为主,老生的年龄跨度相当大,从三四十岁到七八十岁都可包含在内,老生的造…[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028
    2023-11-09
  • 王安娜摘要:古乐南音被誉为闽文化发展史上的“活化石”,当地的民俗文化、海洋文化、花果文化、茶文化等,通过南音的艺术呈现形式得以流传、传播、发展。从1984年到艺校学南音开始算起,笔者与南音已结缘30多年,通过唱腔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千年“世遗”南音艺术魅力,通…[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141
    2023-11-09
  • 王东雨摘要:二人转艺术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对二人转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这句话。它听上去亲切,赶劲儿,实惠,过瘾,更重要的是,它道出了老百姓对二人转割舍不掉的情与爱。关键词:二人转;手段;形式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识码:A…[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090
    2023-11-09
  • 崔景文摘要:东北二人转是东北黑土地上土生土长的说唱艺术,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和山野情趣,充满了大东北的乡音乡情,它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和曲调,没有考究的服装和道具,也没有豪华的舞台和背景,它就是一种简单、原始、粗野、热烈的民间艺术,但它所散发出的艺术美却使千千…[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079
    2023-11-09
  • 潘鑫鑫摘要:琵琶是一种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拨弦类弦呜乐器,由于多变的音色、宽广的音域、多样化的演奏手法,被誉为“国乐之后”。琵琶演奏方式丰富多样,演奏技巧有五十余种,为了推动琵琶的传承与推广,必须在传统演奏技巧上,进行创新与开拓,创造现代化的琵琶演奏体系。关…[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011
    2023-11-09
  • 李青临摘要:话剧属于一种别样的舞台艺术形式,跟传统艺术存在本质差异,具备即时性及艺术性的特征,话剧演员为了可以在舞台上显露舞台语言,就有必要实施话剧台词技能的培训,同时经过长时间的基础内在磨炼,把舞台的表演效果展现到最好。关键词:话剧表演;话剧语言;技巧中…[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988
    2023-11-09
  •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非遗文化的活态保护与传承问题越来越突出。有些非遗文化即使有人传承,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呈现“半死不活”的状态。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结合基层工作实际,以支塘滚灯为实例,积极探索非遗项目在保护中求发展的道路。关…[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995
    2023-11-09
  • 张笑摘要:从1963年上演的《李双双》到2018年在河南各省市巡回演出的((老街》,河南方言话剧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河南方言话剧作为当代中原文化在戏剧领域的表征,其成熟代表作((老街》以宝丰马街书会七百多年的兴盛为背景,以小人物在大时代背景下多舛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5003
    2023-11-09
  • 陈密密摘要:瑶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瑶族服饰神秘而丰富,大多是因为服饰上独特,生动的服饰纹样。每一种纹样的流传和发展都有其发展的渊源,包括历史的变迁,自身的生活状态,民族的信仰,巫术崇拜,群体认同,生活状态的表现方式和自身情感的表达等等,也形成了多种多…[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917
    2023-11-09
  • 杨非摘要:淮剧又称江淮戏,它起源于江苏北部的盐城、阜宁、宝应一带,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与说唱音乐、民歌号子有很大的渊源,与徽戏、京剧以及杨、越、沪剧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后淮剧音乐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923
    2023-11-09
  • 邹建国摘要:在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戏曲是一项重要的构成部分。于戏曲演员而言,要想将戏曲表演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就必须要重视自身素质的培养和加强,以确保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够与不断发展进步的戏曲表演同步化。而在个人修养中,艺术修养尤为关键,也是其日常提升中,应…[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853
    2023-11-09
  • 姚伟华摘要:广东的汉剧,通常也称为所谓的“外江戏”,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除了别具特色的唱腔外,其舞美和灯光也能够成为人们喜爱的重要元素之一,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探索广东汉剧发展方向,利用先进的技术方法,研究汉剧的基本构成,板式唱腔等等,力求能够把汉剧发…[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845
    2023-11-09
  • 范晓丽摘要: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二胡更是我国音乐文化中的国粹艺术。二胡起源于少数民族,却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并且流传甚广影响也最大。二胡作为我国的国粹艺术,其演奏的魅力也是众所周知的,二胡在演奏过程中表现出的民族韵味也十分耐人寻味。本文针对二胡…[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862
    2023-11-09
  • 丁利兴摘要:作为潮州地区传统曲艺文化的翘楚,潮剧艺术特色内涵丰富、高度融合、其中对表演者化妆造型、唱腔、语言韵律、舞台司鼓等等艺术特色的要求都颇为讲究,处处都透露着“潮味”,令人感慨其对潮州文化坚守的本真一面。本文简单摘花一双,从潮剧诸多艺术特色中的化妆造…[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886
    2023-11-09
  • 刘延璐摘要:戏曲和曲艺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的两大瑰宝,同时也都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人们都习惯上喜欢将这两种艺术称之为姊妹艺术。数百年来,这两种艺术之间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曲艺与戏曲之间有着相同的发源地,并且这两种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也在相互之间不断的发…[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859
    2023-11-09
  • 赵红花摘要:乌拉特民歌是中国内蒙古地区的一项文化遗产,2008年申报为国家级文化遗产。乌拉特民歌,展现了乌拉特人民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精神生活等等,蕴含着丰富而生动的民俗事象。本文主要论述乌拉特民歌中两个主要物质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关键词:乌拉特;民…[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814
    2023-11-09
  • 刘婷李天华摘要:蒙古族刺绣是最能代表蒙古族民间艺术的品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依附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蒙古族刺绣图案更是继承了北方游牧民族几千年来的文明传统,极具鲜明的艺术特色和草原文化气息使各地区的蒙古族刺绣图案备受学术界关注。位于内蒙古东北部的兴安…[浏览全文][赞一下]

  • 0/34782
    2023-11-09
  • 孟颖摘要:本文主要以電视节目剪辑中的“交流”与实现为重点阐述,结合当下新时期下人们对电视节目的需求为主要依据,从电视节目的剪辑,有效进行播放;抓住情节有效剪辑,增强观众情感交流;使用特别剪辑手法,产生画面内容交流;展现语言和动作,形成直观交流;电视节目剪辑…[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