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陆一2015年1月,为纪念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诞辰120周年,由文化部、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麒艺流芳”系列活动。张春桥在文革中折辱这位麒派大师的经过和深层原因,值得重新反思。1965年11月10日,《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浏览全文][赞一下]
余汝信刘志坚、王年一、范硕、王力说1966年10月5日,经毛泽东批准、以中共中央名义批转下发的中央军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军队院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紧急指示》(简称《紧急指示》),是“文革”中的一份重要文件。《紧急指示》原意仅针对军队院校,“必须把那些…[浏览全文][赞一下]
冯学忠【原编者按:中村事件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是一桩重大的历史事件。事件发生后的第42天,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略东北的战争。过去,史学界对中村事件的记述,基本上只有当事人关玉衡生前发表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的回忆录《中…[浏览全文][赞一下]
热衷旧学的新青年蒋介石1887年出生在一个盐商家庭,6岁起进私塾,开始读四书五经;17岁时上学堂,学习英文、算术等西学;1907年考入河北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第二年留学日本,就读东京振武学校,接受军事教育,1910年毕业。当时他学名蒋志清,功课并不太好,但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叶永烈康有为,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1858年生。1888年10月,鉴于民族危机深重,第一次上书清帝,建议变法,以图国强,提出了改良主张。1890年至1893年间,在广州聚徒讲学,培养维新力量,致力变法维新。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时,他在北京联合…[浏览全文][赞一下]
2014年12月,我在整理文件时,从一个书柜下方不大用的抽屉里,见到三封写给我的信。信封下方印着一行红色的字:“中华国际技术开发总公司老年旅游服务公司”。我以为是旅行社的什么信,差一点被我扔进碎纸机。我顺手打开其中一封,看见信笺下方的“陆久之”三字,我的第…[浏览全文][赞一下]
杨建民一1949年4月8日,前两年去国,此时刚刚借道香港回到北京的诗人卞之琳,带着一种应和中国巨变的“十分兴奋”,给远在上海的巴金写去一信:“我已经回到这里,十分兴奋。你知道要是没有这番大变,我是决不肯再回到这个一向喜欢而早成深恶痛绝的地方。年近四十,我决…[浏览全文][赞一下]
陈炯明是北洋时期一位雄踞一方叱咤风云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位充满争议的人物。在人们印象里,他是背叛孙中山的反动派,罪证就是1922年“六一六炮轰总统府”事件,逼得孙中山化装逃往上海。然而,实际情况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孙陈二人为何决裂?炮轰总统府是否真实存在?当时…[浏览全文][赞一下]
丁晓平1980年代周扬与胡乔木的争论、恩怨,坊间说法颇多,观点各异。此文系其中之一种。1983年3月18日,是马克思逝世100周年。中共中央决定召开一个纪念大会,由总书记胡耀邦作讲演。此外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央党校等单位联合举办学术讨论…[浏览全文][赞一下]
欧阳文清我的姥爷姥姥有一处房产,当年工作的单位还叫“煤炭干校”时分福利房,因为“级别”,五层的小楼只有资格入住别人挑剩的一层。随着时间推移,这座与我同龄的建筑和其中的住户一样,都到了耄耋之年;二老相继离世后,房子空了出来,楼上的人们盖因腿脚不便,已难爬上爬…[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永加清代学政每省设置一名,由皇帝亲自选任,其职权专管全省的文衡。凡是秀才、五贡(恩贡、拔贡、岁贡、优贡、附贡)等出身,皆由学政命题考试。生员考试分三级:县考、府州考、院考。院考就由学政亲自主持,做最后决定。学政的属员有教授、教谕、训导等职,分掌该府、州、…[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永加科举时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是一部钦定解说儒经的标准教材,考生答题万变不离其宗,这就给一些人有可乘之机。陕西高陵著名私塾老师马述融,是贡生,擅长八股,尤其娴熟集注。他根据多年教学和观察考场积累的经验,揣摩出一手“模拟试题”的绝招,往往巧发奇中,屡试…[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永加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时,因当时是陕甘合闱考试,甘肃秀才赴陕应举诸多不便,左宗棠就奏准朝廷创设甘肃举院,甘肃的考生从此不用长途奔波参加“高考”了。兰州人秦霖熙就是分闱后在该院中试的举人。后来,秦霖熙中了光绪五年(1879)己卯科进士后,将要参加保和殿皇帝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永加清代沿用前代科举取士制度,那时的“高考”分乡试、会试两级。可谓是一考定终生,甚至一步登天,主考和考生怎能不重视,因此也演绎了一幕幕具有悲喜色彩的趣闻轶事。清代的乡试在旧历八月初八至十六日举行,历时九天,每三天为一场。省考试场称贡院,考棚同蜜蜂窝一样密…[浏览全文][赞一下]
慕容素衣张爱玲在文中曾经提到:“相府(李鸿章)家的老太太,看儒林外史就是看个吃!”看到这里,天下吃货必定会对着书会心微笑。我看《金瓶梅》,就如那个老太太一样,注意力全放在吃上面。都说《红楼梦》里的美食冠绝古今,可是公子小姐们吃得太过矜贵,他们吃螃蟹烤鹿肉,…[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松蔚全国人民都看明白了:人口红利用得差不多了,再过多少年,年轻人就不够用了。放开二胎政策,是要尽快“储备”的意思。然而从前几年的数据来看,“单独”父母在政策放开后的二胎申请,要远远低于政府预期。有人说:养儿防老;又有人说:养儿也不能防老。有这样的计算,一…[浏览全文][赞一下]
苍耳很古的时候就流传着一句俗话叫“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只因“鞋”和“孩”在古音中相同,后世以讹传讹,变成了“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它的本意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磨破鞋。然而,一旦“鞋子”被置换为“孩子”,那个无可置疑的“套狼”之目的便可疑起来,手…[浏览全文][赞一下]
陈寅恪作《柳如是别传》,用了很大的力量,引书之广,使人惊叹。但到底限于条件,有些材料还是失之眉睫了。例如藏在浙江图书馆里的柳如是原刻诗集两种、《尺牍》一卷,就没有能利用,只见了传抄的本子。这是值得同情的。近来随便翻书,检出康熙虞山如月楼刻的《钱牧斋尺牍》三…[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天刚清朝皇帝,有的真讲学问,如康熙;有的虽然纨绔,但至少练得一手好字,出外题字不致太露马脚,如乾隆,如同治。满清皇帝的学问,好过明朝的草包皇帝,这是真的。但是,皇帝讲学问也带来新问题。以前是朱熹、王阳明这等的大儒才有资格讲“圣学”。康熙以后,皇帝亲自过问…[浏览全文][赞一下]
罗唐进对于中国历史来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无疑是一个特殊的时段。如果说,历史是一种回忆的话,那么,“文化大革命”给当代中国人烙下的记忆是刻骨铭心的。而在这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中,不时浮现出来的,除了那些对个体生命而言噩梦般的人生体验之外,也许还有不止是“娱…[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