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英+赵柳恩+口述+阎长贵+李宇锋+整理周淑英,女,1945年生,1967年10月—1971年11月任江青保健护士赵柳恩,女,1948年生,1971年1月—1974年12月任江青保健护士主持人:郑仲兵、李宇锋参加者:阎长贵、杨银禄、张云生周淑英、赵柳恩(…[浏览全文][赞一下]
游七是张居正的一位管家,也有人称其为苍头。按照现在的观点看,差不多相当于“生活秘书”的角色。需要说明的是,他是张居正自掏腰包雇请的工作人员,不上编制,当然就不算“国家公务员”,所以只能是奴仆的身份,准确点说是家奴。这位游“秘书”工作挺卖力,是位尽职尽责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当李鸿章攻下江苏后,大清帝国的另一名叱咤风云的将才左宗棠也率兵在浙江安下身来。与此同时,曾国荃带领湘军水师顺江而下,对长江下游的太平军形成了三面包围之势,太平军岌岌可危。大清国的命运似乎时来运转。1863年9月,李鸿章的淮军围攻苏州城。苏州是江苏当时的省会…[浏览全文][赞一下]
王贞勤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后,在中国加紧实施“以华治华”的政治阴谋,精心谋划成立效忠自己的中国傀儡政府。1940年1月下旬,以汪精卫、王克敏、梁鸿志为代表的卖身投靠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三大汉奸集团,在日本人的组织下,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了…[浏览全文][赞一下]
叶永烈从“全部牺牲”说起我在2010年第2期《名人传记》上读到《汤恩伯与蒋介石的恩恩怨怨》一文,内称1949年10月24日(应为25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九千余人登陆金门之后,“全军官兵全部牺牲。国民党方面指挥金门战役的主管正是汤恩伯。”恰巧当时我刚从台湾…[浏览全文][赞一下]
司马文文革十年动乱,不幸让我们这些在北大读书的学子遭遇上了。真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浩劫!动乱,荒唐,野蛮,残忍……一言难尽!文革何时起始,专家学者各有其词。一般的说法,从全国范围来说,是从1966年6月1日晚上聂元梓等7人的那张所谓的“马列主义大字报”在中央人…[浏览全文][赞一下]
许小年我对经济学的喜爱,源头上大概有两个:一个是父母给的,父母长期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在国家机关里每天接触的都是经济方面的事情;另一个则是因为后来去农村的生活,当时看到老百姓的贫困状况,便想我们有什么办法改变吗?那个年代,我们都相信毛主席,毛主席说农业学大寨…[浏览全文][赞一下]
南北朝以前没有桌、椅、凳,而是坐在地上。坐时在地上铺张席子,所以说“席地而坐”。睡觉也在席子上面,所以又有“寝不安席”、“择席之病”的说法。稍讲究一点的,坐时在大席子上再铺一张小席,谓之重席。古代室内设几。几为长方形,不高,类似现在北方的炕桌或小茶几。但作…[浏览全文][赞一下]
上古乘车是站着的。《礼记·曲礼上》:“妇人不立乘。”可见男子一般都立乘。乘车的位置是舆的前部、轼木之后。御车者把辔汇总分握在两手中。六辔合在一手还要四马协力疾奔,辔虽不再“如组”,但仍要极高的技术。赶马的竹杖叫策,皮条的叫鞭。古人十分重视驭马的技术。在孔子…[浏览全文][赞一下]
古人十分重视身上的佩饰,不仅用以美化自身外形,而且借以标志身份等级。佩饰都系在革带上然后连于大带。常见的佩饰有玉、珠、刀、帨等。玉是最重要的佩饰。《礼记·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又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一走动…[浏览全文][赞一下]
我国酿酒的历史很久远,可以说是与种植生产同步的。据说殷朝人特别喜欢喝酒,纣王就曾“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据说殷即因此而灭亡。《尚书》中的《酒诰》,就是周公姬旦告诫殷的遗民要以纣为鉴,不要沉湎于酒的。现代出土的殷代酒器极多,说明当时饮酒的风气…[浏览全文][赞一下]
马伯庸有人问了一个问题:现在实体书店举步维艰,如果我去实体书店,看中一本书,回到家里找了个打折的在线书店把书买了,这样算不算不道德?我从来不会这样做的。我是个急性子,看到什么好书,直接拿到柜台去付款,一分钟不到它就是我的了,十分钟不到我就可以捧在手里读。我…[浏览全文][赞一下]
在号称史无前例的“文革”时代,赫鲁晓夫在中国的知名度极高,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毛泽东曾不止一次告诫国人,要警惕赫鲁晓夫式的人物。因为据说斯大林活着时,他管斯大林叫父亲,斯大林一死,他就说斯大林是暴君。毛泽东怕这样的悲剧在自己身上发生,开始发动国人,抓中…[浏览全文][赞一下]
我很喜欢收集线装诗本,睡觉前闲闲翻来,再醒来时又已是黑天过去,红日当头。某晚,偶尔读到杜牧的《金谷园》,极是喜欢: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这是诗人路经金谷园故址,为西晋首富石崇有感而发的一首凭吊之作。按照历史记载,最…[浏览全文][赞一下]
饮酒赋诗,一直是件十分雅致的事。李白在一篇文章里,就谈到了诗和酒的这种浪漫邂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摆开筵席,坐在花间,飞杯换盏,酣醉月下。酒,恰到好处,写诗作文,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所以,李白倡议,“不有佳作,何申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浏览全文][赞一下]
有人问毕加索说:“你的画我怎么看不懂啊!”毕加索问他:“你听过鸟叫吗?那个人说:“听过,好听呀!”“你懂吗?”这个说明什么呢?艺术是有层次的。层次是什么呢?是懂到不懂。有的画是画给画家看的,有的画是画给懂画的人看的,真是这样的。因为懂不是最高的标准,懂还有…[浏览全文][赞一下]
苏联电影风靡一时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包括1966年“文革”开始以后),到电影院看电影是个极普通的事。喜欢娱乐的北京人、特别是年轻人一年看四五十场电影不是特别稀罕的。那时单位一般是两个星期组织一次看电影,作为工会的福利;人们也常常以看电影度过假日或星期天。…[浏览全文][赞一下]
一、帮闲、帮忙、帮凶与扯淡鲁迅讲,中国统治者只在两种情况下关心到中国知识分子或者需要知识分子。第一种情况,统治者刚刚掌权时,“偃武修文”,需要知识分子来加以粉饰,此时知识分子扮演歌功颂德的帮闲角色。在统治发生危机,无计可施时,病急乱投医,统治者开始垂听知识…[浏览全文][赞一下]
胡鹏池“四个伟大”作为一句口号,其最完整的表达为:“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这是“亲密战友”关于“伟大领袖”的语录,四“伟大”与三“万岁”连接得堪称流畅完美,所以自其面世后,立刻就显示其权威性,一个字、一个…[浏览全文][赞一下]
彭靖林语堂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和语言学家,现代文学大师,也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他一生著作颇丰,其译作和外语创作多于母语创作;汉译英作品超过英译汉的作品,因此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1937年出版的《生活的艺术》在美国高居畅销书榜首长达5…[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