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29955
    2023-11-09
  • 曾经有一家海外杂志,批评国人崇奉国粹的种种现象,其中之一,就是宣传神童。我认为这个批评切中时弊。神童一词,妇孺皆知。在我们的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中,不时能看到、听到关于各种神童的消息:三岁识字、四岁画画、五岁作文、十岁上大学……不一而足。语曰:“人…[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920
    2023-11-09
  • 吹牛是一种夸大狂,在道德家看来,也许认为是缺点,可是在处事接物上却有一种刮刮叫的妙用。假使你这一生缺少了吹牛的本领,别说好饭碗找不到,便连黄包车夫也不放你在眼里的。西洋人究竟近乎白痴,什么事都只讲究脚踏实地去做,这样费力气的勾当,我们聪明的中国人,简直连牙…[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880
    2023-11-09
  • 周作人+俞平伯书信,曾是人们交流信息和情感的一种传统方式,它承载的不仅仅是一种怀旧的情绪,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历史的记忆。虽然书信正在悄无声息地渐离我们的生活,但那份美丽,依然值得我们永久地回味。书信是人生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怀念那用笔带着心血书写思念的年代…[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807
    2023-11-09
  • 李辉时间让人感到一种沧桑感,三十年前,我从上海的高校毕业到北京工作。那时候我们采访一些老人,请他们谈抗战的故事、解放战争的故事、五十年代的故事,一转眼到现在,我也要讲我三十年前的故事了。历史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首先是每一个亲历者一路走来的每一步,所看到的每…[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726
    2023-11-09
  • 冯锡刚1965年春,郭沫若写了两篇涉及书法的文字,一称毛泽东的墨迹“成为了书法的顶峰”,一称《兰亭序》并非出自王羲之手笔。是偶然的巧合,抑或自有其内在的联系?公开发表之后,前者悄无声息,后者郭自谓“四面八方都骚动”。这年3月,郭沫若写成长达一万六千字的《由…[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658
    2023-11-09
  • 科学院纪事□高尔泰一1978年底,我初到北京时,已经43岁。一年前,我还在酒泉五七干校劳动。半年前,刚“归口”到兰大哲学系。友人李泽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美学室当副主任,主编《中国美学史》。组织了一个写作班子,邀我一同参加。我被“借调”到社科院,前后三年…[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568
    2023-11-09
  • 陈晓卿+朱乐贤1964年2月13日,农历甲辰年正月初一。节日期间,商品供应和往年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春节期间的《人民日报》说,仅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哈尔滨、重庆等6个城市供应节日市场的各种干鲜果品,就有3700多万斤,比上一年增加了700万斤左右。元…[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470
    2023-11-09
  • 一个人和一个国家清咸丰九年八月二十日(1859年9月16日),袁世凯降生在河南项城的袁寨。袁世凯出生的那天,他的叔祖袁甲三恰好从淮南寄书信到家,向家人报告以重兵攻下了捻军重要根据地临淮,捻军各部溃退,族人都说其命大福大造化大。袁世凯的父亲袁保中闻讯大喜过望…[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383
    2023-11-09
  • 毛泽东终生都爱吃鱼,战争年代没条件吃鱼,新中国成立后四菜一汤中一般少不了鱼。他吃的鱼种类很多,主要有胖头鱼、武昌鱼、白条鱼、鲢鱼、鳜鱼、青鱼、鲥鱼、鲫鱼、鲤鱼、草鱼、边鱼、鳅鱼、黑鱼、鲶鱼、黄鳝、泥鳅、麻姑丁鱼、马哈鱼、黄花鱼等。“叫它‘四星望月好不好?”…[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367
    2023-11-09
  • 王世襄(1914―2009),字畅安,男,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妻子袁荃猷,14岁师从汪孟舒学琴,后又经古琴国手管平湖先生亲授,琴艺更精。袁荃猷弹琴时,王世襄常伴左右,如此近六十年,2003年病故。《锦灰不成堆》(王世襄著,三联书店200…[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223
    2023-11-09
  • 我们的父亲潘光旦与母亲赵瑞云都是江苏人,从小我们按家乡的习惯和方音称呼母亲为“姆妈”。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母亲。年少的时候,往往把所受到的母亲的关爱,所见到的母亲的才能、母亲的品格,都当作了自己与生俱来理当享有的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9051
    2023-11-09
  • 黄禹康伯父黄秀善离家60多年杳无音信,家里人都以为他老人家早不在人世了。可没想到年已80多岁高龄的伯父于2005年9月竟奇迹般地从台湾回到了老家。伯父17岁被抓丁到了国民党部队,转战南北,许多人血染沙场,九死一生,伯父却因做得一手好饭菜,被阎锡山某部选做伙…[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636
    2023-11-09
  • 罗隆基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奇人。他既在中国民主宪政史上“大名鼎鼎”,又是1957年“反右”运动中“章罗同盟”的二号人物。不仅如此,他的个性色彩之丰富也令人称奇,“他思维敏捷,纵横捭阖,可性格外露,喜怒于形。他雄心勃勃有之,野心勃勃亦有之。他慷慨激昂…[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555
    2023-11-09
  • 赵炎无论是老版《水浒传》还是新版《水浒》、《武松》等电视剧,都提到了九纹龙史进破家失业后四处流浪的情节。他先在少华山住了些日子,然后去渭州遇到鲁智深,去延安府寻找师父王进,又到大名府、东平府等地转了一圈,最后回了少华山落草。从史进到处转悠可以看出,一个失业…[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443
    2023-11-09
  • 王巍中国金融博物馆完整地保存了一张1911年5月20日发行的债券,面值20英镑,年息5厘,九五折实付,期限40年。就是这张沉浸了历史密码的旧债券,告诉我们金融与辛亥革命的直接关联。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这张债券直接引发了一场结束中国2000多年帝制的辛亥革命。…[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439
    2023-11-09
  • 陈徒手一1966年8月文革势头迅速升温,毛泽东等领导人号召革命师生进行“串联”,参观学习,交流经验,希望以此打开运动的僵局,通过外力迫使领导层分化并抉择。来京串连的决定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下发的,刹时间热情高涨的外省市高校师生纷纷涌向首都。据仓促成立…[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207
    2023-11-09
  • 张茂延在拨乱反正30余年的今天,仍有某些年轻史学者研究民盟历史时,不顾历史事实,继续伤害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70余年的“中国民主同盟”,这是非常不利于多党合作事业的健康发展的。我今年已满92岁,已是耄耋之年。我想关于民盟的一些事再不写出来,会对不起历史,对…[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163
    2023-11-09
  • 祝伟坡老年人爱忆旧,大都在回首往事中安度晚年。我早已年过古稀,也常常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特别是1958年的“大跃进”。我当年是河北天津师院中文系的学生,主要任务本应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可是,我正在读大学二三年级的1958年,主要精力和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156
    2023-11-09
  • 陈先达大红大紫非我有,满床满架复何求。人生百样各有得,一世读书抵封侯。这是我就读书问题写的一首小诗。“一世读书抵封侯”,在一些大富大贵者看来也许属于酸葡萄心理。不过,与“朝为骄子暮为囚”、欲以读书终老而不可得者相比,一个人终生有书可读,而且能自由阅读,难道…[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032
    2023-11-09
  • 三姑六婆原本指的是古代中国民间女性的九种职业,是女性天生的优势而成的职业。现代汉语中的“三姑六婆”常指社会上各式市井女性。明代陶宗仪《辍耕录·三姑六婆》:“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也。”清代李汝珍在他的小说《镜…[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社团热点作品

    栏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