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扬一案形成的前前后后“文化大革命”期间,周扬这个名字可谓家喻户晓,谁都知道他是“黑帮头目”,“四条汉子”之一。周扬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30年代中期起,就参与领导党的文艺工作。从延安到晋察冀,到北京,一直是中共宣传部门的重要领导干部之一。新中国成…[浏览全文][赞一下]
熊蕾没有华国锋和叶剑英的联手,就不可能有粉碎“四人帮”的历史举动。然而,记述当年粉碎“四人帮”过程的文章有很多,对华、叶是如何走到一起来的,却都语焉不详。今天我可以告诉大家,促成这段历史的那个人,是老爹熊向晖。此外还有叶帅的侄子叶选基和女婿刘诗昆———对,…[浏览全文][赞一下]
战争和外交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要想处理好这两者关系,需要非常高超的操控水平。事实上,中法战争爆发后,各方围绕“和战”问题的外交活动和秘密谈判几乎就没有停止过。打仗这事,是最能花钱的。打赢了,不但可以收回成本,还能敲诈一笔;但要打输了,不但血本无归,还要倒赔…[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章台湾省台北县淡水的小镇三芝,在日本占领时期虽然称乡,只不过是一个聚族而居的偏僻乡村。当地居民多为从事农耕和渔业,生活多半清苦。在小镇上有两个家庭成为台湾舆论焦点。一个是从外迁居三芝的佃农李金龙家,一个是富甲一方的大地主曾家。偏偏曾家的千金小姐爱上了李家…[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章蒋方良的俄文原名叫芬娜?伊帕季耶娃?瓦哈列娃(简称芬娜)。对于她的出身有两种说法,一种说蒋方良的娘家原是个大地主,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家产被充公,变成小康之家。一种说蒋方良出生于普通铁路工人之家,从小父母双亡,是苏维埃政府把她抚养大的。18岁那年,她与在苏…[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章刚到南京,监狱看守不摸陈璧君的脾气,提审犯人时直呼她的大名,谁知惹恼了陈璧君,反招致她的一通臭骂:“我陈璧君的名字是你叫的吗?当年国父孙先生都不曾这样叫我,你们的蒋委员长也不敢直呼老娘大名,你们算什么东西?哪配这样叫我?”这事后来让看守所长听到,连忙赶…[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章宋庆龄生前端庄秀美,身后朴实无华,她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女性。然而,千真万确,宋庆龄不姓“宋”,也包括她的父亲宋嘉树,英文名查理?琼斯(CHARLIEJONESSONG),号耀如。事实上他的本名是韩教准。如果认祖归宗的话,应该称为“韩氏家族”,而…[浏览全文][赞一下]
肖锋曾经,婚姻是中国人生命投资中的绝对绩优股,“洞房花烛夜”名列人生四喜之一。现在的洞房不怎么吸引人了,一方面是结婚数逐年下降:1990年中国有951万对登记结婚,1995年为934万对,1999年为885万对,2000年全国只有848万多对新人入洞房;另…[浏览全文][赞一下]
毕淑敏人们谈论婚姻的频率,就像谈论坏天气。女人们凑到一处,更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家是女人永远的职业。若是在公园里看到掩面哭泣的女人,十有九成是为了爱情。我是一个于恋爱婚姻上,没多少发言权的人。生平只谈了一次恋爱,就是和目前的丈夫。截至今日,只结了一次婚,对象…[浏览全文][赞一下]
狄马古时候人们说话和写文章为什么要用不同的语体?这个问题我想留给学者们评职称;但大体说来,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是因为汉字难写。因为难写,所以只好节省些,把那些可有可无的虚词和衬词都省掉,最后就变得不好理解了。其次是为了节约书写成本。诸位知道,我国早期的字是…[浏览全文][赞一下]
韩少功握手,这种西方礼节已在中国全面普及,但我看来看去,想来想去,觉得它实在比不上我们老祖宗传统的作揖。一是卫生。握手可传播某些细菌病毒。握手时双方如有一方的手沾泥带水,就会给另一方带去不舒服。而中国的作揖,施受双方完全没有身体接触,即便去传染病医院慰问一…[浏览全文][赞一下]
铁凝在我所熟悉的一条著名峡谷里,很有些吸引游客的景观:有溶洞,有天桥,有惊险的“老虎嘴”,有平坦的“情侣石”,有粉红的海棠花,有蜇人的蝎子草,还有伴人照相的狗。狗们都很英俊,出身未必名贵,但上相,黄色卷毛者居多。狗脖子里拴着绸子、铃铛什么的,有颜色又有响声…[浏览全文][赞一下]
慕安1949年7月1日,一辆军用吉普车悄然拐进了上海提篮桥监狱。押车的解放军拉开车门:“到了,下来吧。”车上下来一个老年女犯,穿戴得整整齐齐,疲惫的脸上不失几分矜持。望着高大围墙中城堡式的牢房,她喟然一声长叹,摇头苦笑:“想不到,真想不到。”她就是汪伪“第…[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伟屈辱开始鲁迅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见《呐喊》)然而鲁迅所说,只是世人欺贫爱富的世态炎凉。他不会知道在20世纪的中国人,一旦有人被摈弃在人民的行列之外,那遭际与况味。徐铸成被打成右派后,也就难…[浏览全文][赞一下]
杨建民结怨李卓吾刘绍棠与周扬的结怨,看似意外,其实也颇为正常。1954年,刘绍棠虽还只有18岁,但已在《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多篇作品。1952年发表的小说《青枝绿叶》,不仅被臧克家主持的《新华月报》文艺版转载,还受到时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叶…[浏览全文][赞一下]
杜素娟沈从文和鲁迅同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他们又在同样的时间在北京和上海居住过,但他们彼此却从未交往,甚至避免和对方见面。这是为什么呢?沈从文自己曾回忆说,早期学习写作时,曾受到鲁迅所提倡的“乡土文学”的影响。他当时刚到北京,看了不少新小说,其中有…[浏览全文][赞一下]
入口之物,有的评价容易,如粮食和水,连宣扬万法皆空的和尚也不反对。有的就不然,如酒就是最突出的一种。仍请和尚来作证,十戒有它,缩减到五戒,杀盗淫妄酒,仍然有它。可是酒有别名,曰般(读bō)若汤,推想必出自佛门,可见至少是有些和尚,如传说的济颠之流,也喜欢喝…[浏览全文][赞一下]
香烟广告背后的故事翻开一张张发黄的老报纸、老杂志、老书籍、老画片、老月份牌,印象深刻的总是香烟广告,摩登美女优雅的烟姿,高档时尚的背景饰品,无不吸引着我们的眼球。透过这些画面,我们仿佛看见了近代中国多舛的命运。19世纪下半叶,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的大门被洋鬼子…[浏览全文][赞一下]
一所谓“祭祖单”,是指每年农历7月15日按照民俗给已经作古的亲人奉送祭品的名单,记载着已故者辈份、名号和生者辈份、名号,是研究某一历史时期道德伦理以及祭祀人家族的真实依据之一。就我所知,见到过一百年以前的祭祖单的还没有,可见我收藏的曾国藩家族的“祭祖单”独…[浏览全文][赞一下]
散木暑天,看了蒋泥的新著《老舍之谜》(中国书店2007年版)。新文学史上“鲁郭茅巴老曹”六位大师之一,老舍,他有怎样的“谜”呢?蒋泥共列出“出生”、“出道”、“情爱”、“创作”、“离乱”、“个性”、“地位”、“自杀”8个“谜”。至于穿插在8个“谜”中的数十…[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