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辉
关于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变化趋势的探究
高 辉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产业如第二、第三产业得到了有效的发展,而作为世界上典型的农业大国,我国的第一产业农业经济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不断的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加大对农业产业的资金、政策扶持力度,在农业产业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也惠及了农业相关从业人员及企业,提升了农村家庭的收入水平。本文通过对近15年来,四川省农业从业人员量的变化进行研究,发现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并对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一定的建议。
第一产业 农业从业人员量 建议
一、前言
伴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各个相关产业在有效发展的同时,都在不同程度上遇到增长点不足的情况。因此,经济产业转型成为各行各业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产业同样面临产业更新,转型升级的境况,即从传统农业生产的依靠资源密集投入型,向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的生产集约型转变。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可以有效的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例如对现有的生产旧模式进行技术升级,提高生产效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明、开发新产品,拓宽农业产品的产品面,扩大农产品市场等等。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让农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生产相同数量的产品投入更少的资源、劳动力以及物力,或者以相同数量的人力、物力和资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以前需要多人从事的农业生产工作,只需少数人就能完成,大大的节约了国家、企业和农村家庭的资源,让结余的劳动力或者资源向第二、第三产业流动,间接促进其他产业发展,拓宽农民群众的收入来源。
二、相关数据分析

表1 历年四川与全国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比例统计
通过查阅相关数据,选取《中国统计年鉴》1990-2012年四川省以及全国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计算,我们发现全国农林牧渔业人员的从业数量在不断下降,四川省相关人员的从业量下降速度快于全国水平。而在1997-2000年四川省的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量占全国农林牧渔业人数比例维持在8%以上,2001-2012年则是维持在7.6%~7.7%之间,见表1。根据数据显示,全国农业生产总值增长速率近年来都维持在3.5%~4.5%左右,四川省与全国的劳动力总人数却在逐年下降,可见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劳动投入量对我国农业产出的贡献减弱,物质资本和农业科学技术的贡献率增加的现象。
三、相关结论分析及建议
可以看出,四川省的农林牧渔业从业劳动人数从1990年开始就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且快于全国的平均速度。而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农业资本投入、农业劳动力以及政策扶持等,前面我们分析了影响产业转型主要依靠的是农业科技进步,资源投入型的生产方式正在逐渐被取代。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引起四川省农业经济不断增长,而农业从业人员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技术的机械化、自动化,让企业、农村在进行农业生产时的效率大大提高,还会节省大量的劳动力。例如,以往农村农户在收割小麦、水稻时只能依靠人工,因此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而采用机械化收割机就能让两三个人完成这项工作,简单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在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促进农业生产效率,节约农业劳动力,使多余的农村农业从业人员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农户收入来源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农村劳动力普片存在知识文化水平偏低,工作技能欠缺,竞争力不足的问题。生活于农村的农民普遍是小学、初中文化,而且他们在进行多年的农业生产后,对其他行业的知识了解严重匮乏,对于这部分人员,政府相关部门应当考虑对他们进行再就业岗前培训,增加他们的就业竞争力。第二,一部分具有其他行业从业经验的农村人员,政府部门应当引导他们参加社会招聘,同时加大社会招聘的范围和力度,增加就业选择面。第三,针对部分创业人员,可以在税收、贷款以及政策上予以支持,减轻他们的创业压力。
[1]庞得志.吉林省技术进步与农业经济增长[D].长春:吉林大学,2009.
[2]闫俊强,李大胜.我国广义农业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研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09(3):60~62,71.
[3]张晓慧,梁海兵.农业科技进步对农村不同部门劳动力从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1(9):42~49.
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
高辉(1989-),男,汉族,四川成都人,世界经济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