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幽默
文章内容页

最后的谎言

  • 作者: 喜剧世界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9213
  • ★文/花子栀

      最后的谎言

      ★文/花子栀

      

      老丫爱撒谎,她父亲让她列一张至今为止撒了多少个谎言的清单,包括对谁说、说了什么内容、迫于什么原因要说谎、说谎导致的后果。这简直秒杀老丫的大脑几千个细胞。如果追溯到小时候的第一次说谎,老丫依稀记得有一次偷母亲的五块钱差点被打,老丫那时“急中生智”地说了什么谎,但她却一点想不起来,因此追溯初次说谎的根源就跳过了。到初中时期,“中二”病猖狂,老丫冲着一个家庭条件比她好得多的同学撒了谎:“我爸爸是警察。”事实上老丫连自己的父亲是做什么工作的都不清楚,只知道他经常穿着淡蓝色的衬衣,头上戴着高耸的警帽,唯一区别是中间没有警徽,后来在电视剧上看到这类衣服,以为是警察专用的制服,便自豪地吹嘘自己的父亲是英雄,吹得愈来愈大,以致大家深信不疑。直到一家人围着饭桌吃饭时,老丫问及父亲什么时候开始从警,她母亲严厉否认:“你爸爸是保安员,不是警察。”

      有了第二次撒谎的经历,接下来的数次谎言易如反掌,老丫制造的虚假比实际多得多,变成了一种“佳话”的境地。好像一杯看似完美的水,不喝不知道其中掺杂了什么物质。终究有人还是偷偷喝了老丫的那杯水,识破她处心积虑多年的“佳话”,老丫的声誉与信度随之遭遇滑铁卢。

      “你为什么要说谎?”高中时期的老丫耳边经常充斥这句话。识破她的是老丫的同桌,一个聪明的归国子女。老丫为了和同桌之间能有共同话题,制造了一个投其所好的谎言:“小时候我曾在新加坡上过幼儿园。”老丫觉得此“谎”很完美,因为有个做“警察”的父亲为基础,可以造出一个个圈:“家庭殷实”“从小被宠爱长大”“拿过新加坡幼儿园毕业证”“我最擅长英语”……所有圈连接在一起,变成一个不可即破的佳话:我是一个受过国外教育的子女。然而,同桌发觉“这杯水”越喝越不对劲,因为她有一次不经意在校门外听到老丫和她校外的发小对话:“老丫,你知道康星幼儿园的电话号码吗?我表姐的孩子快四岁了,如果你留着大班老师的联系方式就告诉我吧。”

      面对同桌的质疑,老丫知道已经不能继续圆谎下去,但她也没有勇气揭示真实的面貌,她害怕太露骨的现实会令她失去很多美好的东西,包括得来不易的友情。高三即将结束,同桌最后一次问她:“你考了哪所大学?”老丫不假思索地说:“北大。”

      “这也许是我最后一次说谎。”老丫在清单上总结道,“我为自己的行为造出后果而自责,但是,如果没有那些谎言的庇护,我的学生时代就不会过得风生水起。”

      (摘自《北广人物周刊》)

      本文标题:最后的谎言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95315.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