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盈轩 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7
一、时代造就艺术
在二战结束后美国以政治经济上的优越性,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文化侵蚀,波普艺术随着改革开放传入中国,这一时期的艺术家经历过“85 思潮”,他们的艺术创作在运动中发生、成长、裂变, 很多艺术家在运动之后, 选择出离完成蜕变,在美国波普艺术的影响下,中国波普艺术也随之产生,王广义的政治波普艺术即为其中的典型。他的政治波普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已成为一种经典的艺术语言,成为一时兴起的艺术新潮流。从一定意义上看玩世、批判风格的波普艺术,将中国当代艺术运动的发展引向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这个转折点代表着中国艺术家将长期以来对西方现代艺术思潮的借鉴和模仿转向对发展变化中的中国社会现实境遇的关切。在中国当代玩世现实主义油画作品中蕴含着艺术家的个人思想与创作意识,它们反映出艺术家对文化、社会的抽象理解和具象诠释,以及对个人情感宣泄的一种执念。通过研究85 思潮以及整个历史背景对我们可以了解到,王广义的《大批判》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二、“中式”波普艺术特点
波普艺术的鼎盛时期发展于具有浓厚商业气息的美国, 波普艺术最早以大众文化为主题, 现成品作为表现手段, 创造并引领了了一种新的艺术趋势, 其中现成品的利用对中国现代艺术影响最重要. 中国的“波普艺术”形成于对的西方“波普艺术”的创造性模仿。王广义把吸取的西方波普于中国国情相结合这是与85 思潮中其他画家最不同的一点,他的政治波普艺术从艺术语言的表达、艺术符号的选择和艺术主张的诉求,有效地反映了中国20 世纪90 年代市场经济、大众文化的特点。他运用挪用、集成拼贴、机械复制的艺术手法将中国的工农兵形象和西方的商业符号进行组合,形成具有王广义特色的艺术符号。他把工农兵形象从文革时期的宣传画中抽离出来,可口可乐、古驰、卡地亚等符号从商业产品中抽离出来加以变化,通过这些符号揭示出一个时代的特征,最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形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选择,王广义已不再单纯地用工农兵形象来表达本土化的政治波普艺术风格,他尝试用更多元化的表达方式来表现政治波普艺术主题。在大批判的整个创作中,他直接将中国“文革”中的政治招贴画和西方消费广告,这两种本质完全不同的图像并置在画面中,通过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巧妙处理,达到某种嘲讽和消解的目的。王广义的“大批判”系列虽然在形式上仍保留了对西方的借鉴,但在内容上却紧紧地结合了中国的国情随着社会的变革。在王广义政治波普的影响下旁生出多种“泛政治波普”的艺术形式,比如艳俗艺术、卡通一代、图像艺术成为中国政治波普艺术的延续和变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