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历史
文章内容页

大块头有大智慧

  • 作者: 读书文摘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5256
  • 最爱君

      武举制度的设立,是为国家选拔靠谱的武将。对武将的要求,素质肯定要全面,武功、谋略、战术、大局观、忠诚度,都非常重要,有一身蛮力是远远不够的。

      宋代对整个武举制度进行了完善,具体来说,宋代武举分为比试 (资格考试)、解试、省试和殿试四级,考试科目既考武艺,又考文化。武艺科目包括弓步射、弓马射、弩踏、抡使刀枪等器械。

      科目的变更是根据当时的战争需求设立的。唐代的翘关、负重等科目,到宋代,被挽弓开弩取代,通过拉弓弩的幅度,测试武人的力量。

      唐代武举看材貌身高,这时,这一指标也成为募兵中的基本条件,无需单独面试。

      宋代比唐代增设了程文 (一般称为“内场”) 考试,包括策问和兵书墨义。也就是说,宋代的“术科”要考文化课,既要根据时務边防进行答对,类似于现在的申论,也要讲解兵书的主要意思,相当于现在的默写原文+阅读理解。

      而且,文化课的难度和占比,还挺大。当时的武学 (类似公办武校),对那些文化课不错但武艺一般的学生,都会格外开恩,列为优等生,尤其照顾那些知阵法、懂谋略的考生,武艺不及格也不要紧。

      这些改革,有利于促使武人从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向大块头有大智慧的方向发展。随之而来,是“武状元省”的转移。

      唐代武功独步天下的山西,此时被浙江取而代之。两宋共产生武状元74人,除去籍贯不详者24人 (大部分为北宋武状元),剩下50人中,浙江一省24人,几乎占了一半。福建这一时期有15名武状元,也相当厉害,仅次于浙江。

      这不难理解,因为经过宋代的武举改革,武举名为考武,实为考文,哪些地方文风盛,文武状元就尽收囊中没商量了。还有一点必须说明,南宋的地盘被局限在南方,北方很多省份无缘参加南宋武举,这也使这一时期的武举成为南方各省专属舞台。

      (选自《华声》2018年第8期)

      本文标题:大块头有大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173345.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