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历史
文章内容页

坚守底线,是对自己负责

  • 作者: 百家讲坛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0450
  • 游宇明

      20世纪有两个名满天下的平民教育家,一个是晏阳初,一个是陶行知。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是由上而下,陶行知的则是由下而上。陶行知几十年如一日募集资金,创办了晓庄师范、燕子矶稚园、自然学园、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一系列教育机构,其学历层次覆盖了从幼儿园到大学;受教育者有孩子,也有目不识宁的成年人。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是“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主张教学做统一。捉蛇的乞丐都被他请进课堂做老师,一时之间,全部学生都学会了捉蛇,连相对胆小的女生也熟练自如。

      熟悉陶行知的人都知道,他特别平易近人,与师生工友都是以兄弟相称,同吃同睡同学同劳动同玩耍,没有任何隔阂,四块糖果教学生的故事更是教育佳话。但是,陶行知的内心是有底线的,如果有人触及这个底线,他立即变了一个人,显得很“不好商量”。

      某次,陶行知担任校长的安徽公学发生了一次小小的学潮,一个高二班级的学生不满某老师的教学,采取驱逐老师并罢考的手段,校方因此勒令全班退学。事后,学生们纷纷写信给陶行知请求复学。回信时,陶行知一边对学生的失学表示深深同情,一边耐心说道理,但断然拒绝了学生们的复学要求。陶行知觉得,“校章是学校所以立之大本”“非经法定手續,莫能擅废”。

      在涉及基本规则这样的事上,陶行知对别人显得“不好商量”,他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

      1927年,晓庄师范初立,时任河南省督军的冯玉祥非常敬重陶行知,先是电请其出任河南省教育厅长,陶行知谢绝了。这年年底,冯玉祥又打来电话,再三请求陶行知去一趟河南,帮他规划一下河南省的教育。为了请动陶行知,冯玉祥还送了一个“大礼包”;他要为晓庄师范盖栋房子。

      晓庄师范开学在即,事情堆积如山,陶行知本来不打算去,但一则冯玉祥是他谈得来的朋友,在许多场合曾帮他说话;二则晓庄极缺经费,冯玉祥能给学校盖栋房子,也是件美事。于是他向全校请假,由全体师生表决。表决结果是:同意校长赴豫,但返校期限为12月21日,否则要受罚。

      那个年代交通不便,社会又动荡,陶行知12月初登程,花了八九天时间才到郑州,11日晚上七点才坐上去开封的车,12日进入平封城。陶行知当日便开始替冯玉祥做了一番规则,第二天便托冯玉祥办理回晓庄的交通手续。12月21日黄昏,经历路上数日的辗转跋涉,陶行知如期回到了晓庄师范。见校长如此守信,师生们欢呼着跑去迎接他。

      在规则问题上的“不好商量”,展现的不只是一个人的性格,更多的是办事的智慧。陶行知深知,一个团体、单位往往是有事业愿景的,大家只有心往一处想,劲朝一方使,愿景才能变成现实。而在向着愿景冲刺的过程中,重要人物的引领特别重要;自己首先要做规则的稳定石,主观上不去破坏,万一不小心触犯了,就应该像普通员工一样接受处罚;对违反规则的下属一定要严惩不贷,使他们明白,规则一旦确立,就必须对规则负责,这也是对团体、单位的愿景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

      一个社会的文明其实就是由一系列的“不好商量”慢慢累积的。

      编辑/羽川

      本文标题:坚守底线,是对自己负责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200306.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