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散文
文章内容页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情境创设

  • 作者: 散文百家·下旬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9532
  • 刘莉

      摘 要:合适的教学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被动式、灌输式的教学弊病,使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充分地参与学习活动,优化课堂教学。就化学学科而言,情景创设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通过学习我觉得以下的几种方法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使我受益匪浅。

      关键词:情境;有效教学;化学

      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什么是有效教学情境?在教学活动中,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创设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情境,通过一节课或者一个阶段的教学,使学生仍然能够对化学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取得明显的学习收获,并在学习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实现教师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那么,新课改下,我们应该如何创设化学课堂有效的教学情境呢?

      一、开展化学课堂的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兴趣

      化学实验是揭示世界万物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实质的有效手段。化学实验本身就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广阔空间,化学实验也就成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演示实验具有趣味性、示范性、科学性相结合的优点,对于创设良好的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具有一定优势。

      1.设计实验新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为创新动机的产生注入推动力。

      一个化学实验可能因条件不同、试剂的浓度不同、温度、滴加顺序、反应时间、溶剂的改变、存在的杂质、实验手段的不同个体实验情况的不同而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因此实验时,要善于挖掘各种因素,赋与新意,增强对比效果,再结合新旧知识的延续,创设实验新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2.在实验中故意创设“失误”,启发学生的求知欲。

      化学实验由于实验条件的改变,可能会得出一些截然相反的结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创设“失误”情景,启发学生思考。如在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中,可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推理会生成什么物质,发生什么现象,然后动手操作,而此时教师可有意“出错”: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混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结果预期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为什么呢?此时可不可以证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呢?如果不行,应该怎么办呢?急于寻求答案的学生思维极其活跃,在理解物质的酸碱性的基础上,也架起了学生求知欲和创新动机之间的桥梁。化学实验在化学课堂上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景方面,应当有着其它学科和其它手段所不具备的优势,教师应当不唯课本、不因循思维定势,应求变化,充分应用演示实验启发性功能,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化学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思维,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生活经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1.利用生活经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优点。

      (1)诱发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是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的内在动力。求知欲越强,学习的自觉性越强。教学过程是教师导,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所以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良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了学生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增添了化学课堂的魅力,使化学课堂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充满了生命活力。

      (2)培养探究意识。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情境和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尽可能把化学内容生活化、形象化。那些切身的问题能让学生体验到学化学价值的所在,对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起到促进作用。

      2.利用生活经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方法。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相关的化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贴近生活实际的“生活化”问题情境。在创设情境时,先要仔细分析学生头脑中熟悉的是什么,感兴趣的是什么,从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东西出发,提出学生力所能及又富于挑战性的问题。学生熟悉的东西感受是具体的,容易的;学生陌生的东西感受则是很抽象的、难的,因此,教师必须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用学生熟悉的东西创设各种情境。

      (2)所举实例具有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生活又是创新的唯一源泉。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而初中化学具有启蒙性、基础性、全面性、发展性等特点,更应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由表及里地认识化学世界[3]。

      三、设置问题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思维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不仅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所以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设“疑”立“障”,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发展。例如:在学习木炭的还原性时,设置问题:(1)你认为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可能生成什么物质?(2)你能设计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吗?这可是未曾学过的化学反应,这样一问,给了学生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但是这个问题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们不知从何入手。于是,连续设置三个问题:(1)反应物是什么状态?(2)反应的条件是什么?(3)生成物可以采用什么验证方法?这三个问题更具针对性,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归纳总结,不仅得出了正确的实验装置,而且还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创新设计实验方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崔金赋.情境教学的功能及运用原则.[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0,(3)

      [2] 吴俊明,倪志刚.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endprint

      本文标题: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情境创设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208297.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