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强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工业在我国也是高速发展,在我们生活周围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汽车,由于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社会对专业的汽修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作为专门培养汽修人才的中职学校,对社会贡献也是很大的,本文就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教学改革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汽车维修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改革由于关税减让以及逐步减少配额、许可证一类的非关税保护措施,为汽车进口创造了条件。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势必大大提高汽车维修市场的容量,这对我国维修业的发展十分有利。同时,国外新的维修设备、维修工艺、维修技术也将进入我国,使我国汽车维修企业受益匪浅,职业教育和培训量随之增长。鉴于此,本文对职业学院汽修专业如何抓住契机,进行教学改革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现状
1.师资问题。
从目前全国职业学校的维修专业建设来看,专业教师紧缺。基本全靠外聘,更多的是由外聘的一名教师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一人包揽。原因在于近几年招生大幅度增加,专业教师数与专业学生数相比相形见绌,有的职业学校由于开办此专业时间不长,因此全是年轻的专业教师。所有的专业教师都是从工科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直接分配来的大学生,无庸置疑,这些大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是由于是“校门到校门”,他们并不十分熟悉汽修企业,对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知之甚少,对汽车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授课时存在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上的盲点,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无法获得切实的收益。
2.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现行汽车维修专业的教材内容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教材跟不上技术发展,知识面狭窄,重机轻电、重理论轻实践。汽车构造的内容过于陈旧,现代汽车应用的许多新技术、新设备、新装置都没有纳入教学内容。最明显的就是有助于培养锻炼学生供职于汽修企业后的实际工作能力的课程没有设置或设置了但学时太少。
3.技能教学问题。
目前,许多职业学校都因资金不足而缺乏设备完善的实验室和门类齐全的教学仪具,教学模型根本没有或仍是东风、解放,而维修企业常见的欧洲车系、亚洲车系、美洲车系的主流车款基本上见不到或见不全,先进车型的发动机系统和自动变速箱难以寻觅。对汽保设备的介绍仍是传统设备,而生产中常用的如电脑调漆设备、四轮定位设备、车身矫正设备,学生只有走上工作岗位才能接触。因此,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缺乏感性认识,缺乏实际动手的机会,进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操作技能。
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1.加强实践教学,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
汽车维修是一项技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为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应提前接触专业实践,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将过去集中在最后一学期的生产实习根据不同阶段理论课程的安排,将生产实习分散到三年中的各个学期。打破先学结构和原理再学使用和维修的传统方法,尝试先学使用操作,再学结构和维修,最后再深入学习工作原理的教学方法,并注意总结提高。努力做到教学设备的先进性、配套性和实用性,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进行完善的“一体化”教学。为此,应有计划地投入资金,装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生产设备,建立发动机故障测试、汽车电控系统专业教室或技术实训中心。保证每位同学都能亲自动手反复操作,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如在专业教室进行《汽车构造》课的理论教学,可使用各种挂图、模型、实物等教具,结合幻灯、投影、录像等现代教学手段,把各种机构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生动、直观地显现出来,“教、学、做”结合,“手、口、脑”并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2.提高专业课教师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推行教学的重点所在。我们采用“送出去,引进来”的方法,一方面将教师定期送到相关的企业进行专门的培训,另一方面组织专业教师专项技能培训、专业教师技能比赛、专业教师与维修企业职工同台比赛,与此同时还要求教师通过维修工甚至维修技师考证等方法来促进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以充分保证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挑选有较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网络课程教学模块主持人,将理论指导与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融为一体,进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3.加强对学生就业意识、服务意识教育,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联系。
在加强实践技能培养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学生的就业意识、服务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的传统教育在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大问题,只注重理论成绩,不重视道德教育和能力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尽管对理论问题对答如流,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敬业精神、吃苦精神,也缺乏服务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学生也普遍对自己的认识不清楚,对学习掌握技术和眼前的利益关系不清楚,对自主创业缺乏信心和勇气,给他们的工作和发展造成了障碍,职业教育在这方面要大力加强,要让学生明白只有掌握了技术才能终身受用,把就业教育、服务教育贯穿教育的始终。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与企业各行其是,不相往来。这就造成了学校不知道企业的需要,企业不关心学校的教育方式,培养不出企业需要的人才。要改变这个现状就要加强企业与学校的联系,校企联合,互相沟通,共同承担起人才培养的重任。同时,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企业首先能接触到新技术,而学校在新技术的接受上总是比较滞后,学校只有与企业多联系,多沟通,依靠企业资源,与企业共享技术与设备,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重任,才能培养出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有用人才。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