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夜景
摘 要:本文围绕声乐技巧与音乐审美之间的联系展开论述,申明了声调乃是正字正音之本以后,开始对音乐进行细致的诠释,解读了音乐在声乐练习中的作用,分析了音乐对声乐技巧的影响。
关键词:声乐技巧;音乐审美;声调;正字正音;音乐
一、声调乃是正字正音之本
声音关系到声音的高低升降,语言的意义、分析即从此得来,一个音节或字只有借助音调方能正确表意,歌唱的韵味,则全赖声调;普通话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是汉语的语言特点,四个声调不准,词义混淆,如石家庄shíjiāzhuāng如果发音不准,读成是假装shìjiǎzhuāng,造成词义全非。如果四声搭配合理,声调就构成了对比,起落鲜明,高低抑扬,长短顿挫,易唱易读,好听悦耳,旋律优美,节奏铿锵。
需要注意的是,在交谈中,四声表达起来比较自然,容易掌握,在唱歌的时候,因未受到旋律和节奏的影响,不是很容易掌握,而且有一定的变化,这时候就不能够完全照谱来唱,必须适当的变音,比如加一些滑音或者其他的装饰音。它们各自的特点如下。
⑴阴平,音较高,出声发音后保持住原先的音高,平稳顺直输出、延长,从头到尾不发生任何变化,也就是说不升降,被称为“高横调”。如呀、花、江、光、风等。歌曲如《松花江上》。
⑵阳平,声音刚开始的时候比阴平稍微的低一些,然后稍微用力向上扬起,音位从中升到高部,被称为“升高调”。如娘,长,来,时,农等等,歌曲有《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
⑶上声,这个声调,在发音的实施过程当中变化较大,刚刚开口的时候像平声,字头跳出来以后,立即向上扬起,由低位到半低,再最后升到高位,我们称之为“降升调”。如你,海,展,悔,铁,桶,把等等。歌曲有《我爱你塞北的雪》。
⑷去声的特点是发声短促,瞬间即逝,不拖泥带水,它由高而低,向下而来,我们称之为“全降调”,如汗,见,盼,命,令,色,话等等,歌曲有《雁南飞》。
二、音乐在声乐练习中的作用
声乐技巧和音乐息息相关。一个不懂音乐的人,绝对谈不上有什么高超的声乐技巧。
1. 审美兴趣的培养。
在音乐的活动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努力创造,使优秀的音乐作品展现出来,成为人们欣赏美爱美的重现过程。优秀的作品凝聚了作曲者的心血,是作曲者思想和情感的体现。然而,作曲家谱出的音乐,只是情感表现的形式。欣赏者在感知音乐的过程中,思维独特,具有极强的情感表现。音乐艺术具有较强的独特性,它与文学艺术不同,不能直观地进行叙事,也不具备图画那样直接的表现形式,可以直接对生活进行细心的描绘,它需要人们去体验、去感知、去鉴赏,它要求以声音说话。审美情趣的培养,并力求按照乐曲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和音乐风格演奏。这样,就会对音乐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在音乐的熏陶中倾注自己的感情,从而喜欢音乐。这样声乐技巧才能水涨船高。
2. 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
感知音乐,充分运用形象的思维,通过丰富的联想,音乐的共鸣达到一定的心理活动过程,在欣赏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知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和风格美。通过音乐作品,激起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力,对音乐有深刻的感知和独特的体会。
3. 对音乐理解能力的培养。
在音乐欣赏中,理解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手段和形式,包括音乐语言、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要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质。灵活地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去,就会提高自己理解音乐的能力。
4. 表现音乐能力的培养。
适当的节奏,准确的音调,饱满的热情,再现出音乐非同寻常的美感。展示歌曲的文化艺术形象,在理解能力的范围内,对音乐作品有更深的了解,提高表现音乐的能力。
要表现出音乐的美感,首先就要求自己有真情实感。因为,音乐是情感的流露,只有情动于衷才能体会到音乐作品之美。由于乐曲多种多样,题材不一,不同的歌曲,蕴含着不同的激情。要充分了解音乐作品的基调,对其中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深刻理解,只有把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以及表现音乐的能力三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独特的乐感。
5. 要了解音乐的艺术特征。
音乐具有一定文化艺术特征,具有较强的审美体验。对音乐艺术的欣赏,是激发创造音乐艺术的强大动力,也是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展现自己情感的独特方式。音乐贯穿于作品创作的始终,是面对审美对象时产生的强烈的精神体验和复杂的心理活动。音乐艺术以感觉为感知为基础,与丰富的想象与发自内心的情感等因素紧密地结合起来。
音乐作品蕴含的审美体验取决于审美主体,然而,当审美主体与音乐作品发生碰撞,在经过一定的磨合期后就会互相交融,此时,审美主体就对音乐艺术表现出非同寻常的审美特性。
6. 要了解音乐的构建性和再创造性。
音乐的构建性,主要是指审美主体在对音乐的审美体验中对作品的整体把握。音乐的再创造性,则是指音乐在构建性的基础上,对审美对象有着独特创见性。一方面,音乐作品的欣赏和体验,受审美主体的制约;另一方面,音乐作品又充满创造性。通过自己丰富的联想,在脑海中不断呈现原作所要体现的艺术形象,同时,又以自己奇妙的生活方式和感受去丰富原作所要表现的艺术想象。
7. 对音乐作品的反刍和超越。
会对音乐作品反复欣赏,细细回味,这是一种陶醉在其中的深度体验过程,是审美的一种重现。在对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中,情感也随着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地不断波动。对音乐作品的反刍品味,往往是将自己的命运与作品中所要呈现出来的人物命运进行了相比和连接。情感的对接是欣赏者对于音乐作品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从而产生了心灵和情感的共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