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散文
文章内容页

基层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 作者: 散文百家·下旬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7449
  • 穆留英

      摘 要:农村经济快速稳步的发展及农村社会的稳定,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农业制度的改革,更离不开科学技术。同时,有效的推广应用是了解农户的需求,为农户提供适当的适用技术信息与咨询,帮助农户在既定的资源限制下做出采用农业新技术的决策。

      关键词;基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途径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效率不高的原因除了政府缺少政策和投入之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农业科技缺乏基层推广相关利益体的了解,以及缺乏科技成果推广的绩效评价体制,在实际推广工作中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户在技术传播与扩散中的作用,而仅仅将农户看作是农业新技术的被动受体。

      一、不同类型科研成果的转化模式

      科学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是振兴农业的关键。只有把科技成果推广、传播到农民手中,应用到生产上,才能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社会进步。针对现阶段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产业化发展不快的现状,可将农业科技成果依其性质不同主要分为物化型、操作型和知识型3类[1]。物化型技术成果,如新品种、新肥料、新农药等,以实物为技术载体,商品化程度较高,可以直接以产品形式进入市场交易或有偿转让的方式进行推广,故此类成果推广较快;操作型技术成果,如耕作栽培新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畜牧养殖、家禽疫病防治技术等,以科技人员为技术载体。根据其特点,需要采取不同方式,如办培训班、现场示范,故此类成果推广较慢;知识型农业技术成果,主要包括基础研究和软科学研究,这类成果在一定时间内转化难度较大,不易直接应用于生产,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有关部门决策应用,以间接的方式进行转化。

      二、当前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

      1. 基层内部组织结构不尽合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单独一个基层或者地方,靠个人很难完成高水平的科研推广工作,因而,合作研究已经成为现代科研推广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在目前我国基层组织结构整体上尚未完全形成跨区域的大兵团作战的运行机制,这就造成各基层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进行整体规划和有效组织,以致于科研推广力量分散、小型化、低水平重复的课题多,科研投入产出率低。

      2. 基层内部人事制度低效。

      基层科技成果推广是一项创造性活动,需要大量的各类型的基层科技人才,但是,目前在基层科技成果推广中,只关注一线的科技人员,激励对象也多以一线科技人员为主,忽视从事科技成果推广的广大技术商务和管理人员。因此,在科技成果推广激励机制中,要适当调整激励的评价体系,扩大激励范围,加大激励力度,健全完善科技人员和推广人员的保障制度,健全人员流动机制,从而缩短基层科技成果的转化周期,提高成果的转化效能。

      三、基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途径

      农业基层科技成果推广应要根据用户需求、用户心理、产品特点、推广地域条件、推广者自身的实力与可借助的推广力量, 以及产品推广的阶段来制定和运用不同的推广途径与方法[2]。

      1. 培训宣传法。

      利用村委会召开的各种会议,讲解技术,发放技术资料。举办短期培训班。对推广区域的农技推广人员进行培训,首先使广大农技推广人员熟练掌握该项技术,然后再由他们传播给农民。比如在黄姜高密度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中,根据大众传播媒介的不同特点和农民采用新技术的不同阶段,应用不同的传播媒介,传播适合农民需要的科学技术信息,激起农民兴趣,向农民提供详细的技术资料,并结合现场示范,以确保农民试种成功。在推广该技术时,首先通过广播及动员会的形式向农民反复传播黄姜高密度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信息,当农民产生兴趣时,及时向农民提供技术资料,提供的技术资料有黄姜高密度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图册、黄姜高密度优质丰产栽培技术问答、黄姜高密度优质丰产栽培操作光盘及黄姜高密度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规程,使农民掌握技术细节,确保试种成功。

      2. 家庭式推广。

      科技成果在推广过程中,需要推广人员摸索,反复实践和逐步完善,构建一个新的农业推广模式,即以“集中培训、分户指导、自我实践、规范操作、专家评鉴”为核心的家庭式推广模式,又称为微型推广模式。比如陕西白河县在卡子镇陈庄村进行蚕桑技术推广时,结合当地农户养殖习惯进行技术推广,主抓了家庭式推广,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推广效果。一是进行技术培训。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对养蚕有兴趣的农民。培训课堂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既有乡村会堂,也有农户庭院,还结合田间地头桑园管理示范。讲课时间灵活多变,冬春集中系统宣讲和实地培训,技术作业关键阶段则与养殖现场结合,遇到技术中出现的问题也可随时召集讲课。培训教材以技术标准、技术问答及通俗科普读物为主,结合当地实际,将阶段性技术资料免费发放到户。二是抓技术作业关键阶段。如桑园修枝定型、病虫防治、施肥灌水、夏伐冬修、桑叶采集、叶量投放、现代蚕床、方格簇应用等关键环节分段现场讲解当前要实施的关键技术和下一个阶段的技术准备。三是抓物资的配套服务。向农民提供物化的关键技术产品,如蚕药和方格簇的应用,以政府号召、供销系统提供货源,先投放到养蚕户试用,后收取成本费用。四是进行农户评奖。组织农技人员对养蚕大户张产量和出茧率进行调查,对高产农户进行奖励,这一环节十分重要,既总结了高产新技术,又吸收了农民的乡土经验,使高产农民获得了更高的需求满足,促进了其他农户使用新技术。

      参考文献

      [1] 李孔岳.科技成果推广的模式比较及其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6(1):58.

      [2] 张永泰.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影响因素及推广途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endprint

      本文标题:基层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210485.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