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笑寒
摘 要:当前英语教学侧重书面化的语言应用,而忽略了学生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倒是学生无法建立英语思维。本文从三个方面简介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英语思维,将英语学习融入生活的思考对话和阅读中。
关键词:模仿;排除母语干扰;语感培养;创建思维环境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只要时代发生深刻的变化,教育或迟或早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时代发展背景下的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思维、情感、行动的整合。英语教学特点之一就是使学生尽可能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解除和学习英语,直接体验和运用语言,真正建立英语思维。
一、英语思维方式的培养应该从模仿开始
“学习语言的主要手段是模仿,这种模仿是从听觉定向活动开始的,经过大脑分析器的作用,然后由心理活动器官的操练而完成的。”心理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从听开始的,当一个婴儿生下来就学说话时,完全是靠听,模仿(imitate)母亲的声音。如果一个婴儿生下来就是一个聋子,他就听不到声音,也谈不上什么成功的模仿者。一个不足10岁的儿童,如果他一直生活在第一语言环境中,他就能学到一种漂亮的母语。如果想学好外语,必须下大功夫模仿,采取多种方式,利用一切机会进行模仿。埃克斯利(Eckersley,C.E.1974)说过,毫无疑问,模仿是成功的钥匙,也许是把金钥匙。(There is no doubt that imitation is one of the keys, perhaps the golden key ,to success.)有人认为模仿很简单,好学,其实不然。养成一个好的模仿习惯并不容易,这种模仿只有像学母语那样,方可学好。不下功夫,以为轻而易举可以模仿好外语语音是不可能的。
因此,要想学好外语就要在模仿上下功夫,因为外语语言能否学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听准外语老师发音的能力和学习者的模仿能力以及反复模仿的耐心。如果跟着外语老师念一遍,过后一劳永逸,那是学不好外语的。所以,一定要持之以恒地模仿、重复、练习。“听别人怎样说,就照样跟着说。”这是学习语言的必由之路。
二、英语思维模式的培养应该培养自己摆脱母语的影响,用英语想英语
用英语想英语,指的是在使用英语时用英语想(think in English),而不是用本族语想。用英语想,也可以说成用英语思考。学英语而不学用英语思考,一定学不好。用英语思考,就是在使用英语进行表达和理解时,没有本族语思考的介入,没有“心译”的介入,或者说本族语思考的介入被压缩到了极不明显的程度,自己也感觉不到“心译”的负担。这才是真正流利,熟练的境界和标志。
学习英语、使用英语都要用思想。思想要有逻辑性。逻辑指思维的规律性。思想的逻辑性,条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反映的系统性和所掌握语言的系统程度。语言问题与逻辑问题是密切联系的。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表达或理解别人用英语表达的思想时,所遇到的困难虽然表现为语言上的困难,但实质上有相当一部分,或在相当程度上乃是逻辑上的困难。表达不好,常常是思路不清,理解不好,则常常是推理能力差。因此,为了培养用英语思考,就要加强英语练习的逻辑性,注意按照英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多种联系,从性质、属性、层次、因果等各方面的关系,对练习的形式和内容进行组织,训练学生成套地表达和理解,形成以英语为外壳的思维定势,相应的英语材料则以连锁反应的方式在大脑里源源不断地涌现。 摆脱母语影响的教育,用英语想英语应表现课堂上的每一分钟。
1. 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1)融洽师生关系,激发用英语思考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有更多的用英语想英语,独立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3)给予成功的机会,增强学习情趣,激发用英语思维。
2. 创造生动的语言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用英语授课,坚持用英语和学生交流,给学生创造语言环境,挖掘教材本身的情趣,科学有效地利用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以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内在学习动力。
(2)运用学习规律,调动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出新知识,以旧带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多启发,少说教,使语言操练和实践达到最佳效果。
(3)加强语言实践,保持学习兴趣。教师可利用实物、卡片、挂图、录音机、投影仪及多媒体电脑等多种视听手段,把真实的方式带进课堂,丰富英语教学,为学生提供各种练习环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减少汉语媒介的中间环节,加深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认识,提高自觉运用语言的能力。 摆脱母语影响用英语想英语还应表现在把它延伸到课下的课余活动中去。
思维方式的培养并非易事,因为你是在母语大环境的影响下,要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你就要营造一个英语的语言环境,在好的外语环境中,外语思考就容易实现。
三、英语思维方式的形成应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语感(Speech feeling)是人们对语言的直接感觉,是系统综合的语言感知力,是直接、敏锐的语言领悟力。而英语语感是语言的发展开始走向成熟期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对语言的语音、语义、语法、语气等综合运用所自然产生的激活效应,是对语言熟练掌握而自然生成的、不假思考的语言敏悟性。语感是一种十分抽象的东西,只有当你有了一定的阅读量之后,你才能产生语感,你才知道哪个词该重读,哪个词该轻读,哪几个词为一个意群。语感的产生是英语思维方式的开始。西方著名的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认为语感是语言学习的核心,语感越强就越能创造性地学习和使用语言。通过大量的语言信息的刺激就可以逐步获得语感。语感培养的方法主要是多听、多看、多背诵。所谓多听就是要认真听老师的英语讲述,尽快听懂课堂用语和日常交际用语。要多听课文录音和听力材料。要多进行听写测试。多听英美人的讲话,多听真实语言材料,如天气预报、广播、对话、广告等。因为真实语言环境里面的英语语速正常,是有明显的口语发音特征,如连续、弱读、缩略等,而且社会交际中的语言常常是自然而然地抑扬顿挫,富有情感,通过听口语化的语言材料可以使自己沉浸在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中。大量的听力训练及跟读、跟唱模仿可以缩短自身的语言与所听到的地道英语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利于讲出自然、流畅的英语。所谓多看,就是多看英美人写的文章,特别要注意那些句子中所有的单词你都认识,但就是理解不了这个句子的意思的句子。这些句子之所以理解不了,一是因为对句子理解不透,对某个词你只理解它其中的一种解释,而不知它在句子中还有别的解释。如cell一词在医学上的解释为“细胞”,在物理学上的解释为“电池”,在通讯工程中的解释为“手机”。一个词在不同行业中有不同的解释。二是因为文化和语言习惯上的差异。经常性的阅读,尤其是英语原文,原汁原味,手不释卷,语感也来了。
用英语思维是许多英语学习者都希望达到的一种境界,因为这是用英语流畅地表达思想的基础。中西文差异很大,英语和汉语的表达方式也不同。对于一个生活在非英语环境中的中国学生来说,要做到部分或全部用英文来思考确有很大难度,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要尽量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养成用英语而不是汉语的思维来理解英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