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岩
摘 要:教师是知识的先行者,更是学习的先行者, 改进教学方法是教师的职责之所在。我们应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加强对教学情节的回顾、反思和分析。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思考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化学教学艺术与其他学科一样,是由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行为体现出来的。而课堂40分钟又是教师活动的主阵地。那么,化学课堂教学中究竟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我认为,应首先关注以下几点:
一、全面、正确理解教学内容
首先,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物质的量”时,如果对“物质的量、微粒数、摩尔质量等”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定义和概念的判断错误的现象。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
二、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要精心选择适合探究的内容。由于课时有限, 要精心选择探究强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获得乐趣。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在“学习化学研究些什么”的知识时,可以展示拉瓦锡的有关实验图片,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蛋白质的图片等,让学生感受化学家的研究成果。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教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地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
要循序渐进。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充满了好奇心, 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探究意识比较薄弱,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和程序没有掌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探究的力度,精心创设活动与探究的情境, 以及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要精心组织充分准备。由于受课时限制, 经常性地进行探究性活动,不太现实。选定内容后,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要认真把握,实验所需仪器、药品等都要充分准备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提出的想法,哪怕是偏僻的、怪异的,甚至是错误的,都要认真细致、耐心地给予解决,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制取氢气采用的启普发生器如何用简易装置来代替?学生往往可以设计出不少简易装置:在气体CO 的除杂问题中,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1)H2中混有C0。应如何去处?2)HC1中有C0 是否可用同样的方法?为什么?3)HCl中有CO。应该怎么办?通过设置不同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加强实验教学,重视研究性学习。化学实验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实验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性活动,具有创造性。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使现有的实验不能完全地发挥其教学作用。因此,把现代信息教学技术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仅可以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而且能够体现化学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特点,从而在根本上,丰富实验内涵,增强实验功能。比如:一般地,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操作规范都有一定的要求,一旦学生操作失误,不仅会引起实验失败,也可能引起实验事故,更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但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典型的软件资料,对操作易错误的后果进行模拟,让学生在计算机前先进行模拟操作,以掌握正确的操作和对不正确的操作的理解,再进行实验,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
三、设计好课堂教学方案
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对课堂教学有一个很好的设计。作为传授化学信息的化学教学过程,应该包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及传输信息,并通过信息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在反复调控中使教学系统的工作状态达到最佳点。教学设计的方法应以分析与综合为主,采用系统分析与综合、功能分析与综合、结构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具体设计应从三个层次入手。
从化学教学的典型活动中进行教学目标的分析。如对于某一化学概念,应把它讲到理解水平,并以此为出发点确定教师与学生应该进行什么样的活动,然后,把活动的步骤程序化。
从落实化学教学目标的过程进行任务分析。如让学生掌握加热操作技能,这是一项教学任务。
怎样才能完成此项任务呢?这就必须分析一下加热操作使用什么仪器,每种仪器如何使用,加热的程序如何,这一切都属于仪器分析。
从逐项落实教学任务中进行教材分析。一本好的教材可以成为教师实施的方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对教学大纲和教材认真分析基础上,分析出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的原则和方法。
四、课堂上,要设法让学生多动口,多讨论。
有的教师认为课堂上时间十分宝贵,讨论太花时间,知识的获取不如教师直接讲述来得快。但是我认为只有通过讨论,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思维,调动起学生求知的主观能动性。并且也只在讨论中才能真正做到去伪存真,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且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根据方程式进行化学计算的时候,遇到新问题,新题型,我常常让学生自己先尝试,同桌先讨论,一时解决不了就再启发,再尝试,再讨论。在汇报讨论结果的时候,不同的意见,我就让汇报的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让全班同学来评判,通过这样的反复讨论和评判,全班的意见逐渐趋于统一。这时,我再进行讲解、规范、强调。最后又由学生自己谈一题所得。这样,教与学都显得从容、轻松,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总之,教师是知识的先行者,更是学习的先行者, 改进教学方法是教师的职责之所在。我们应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加强对教学情节的回顾、反思和分析, 总结教学得失, 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