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散文
文章内容页

小学体育教学如何做好准备活动

  • 作者: 散文百家·下旬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5784
  • 张海冰

      准备活动做得是否到位,对上完整堂体育课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节体育课的最开始部分。准备活动是够合理充分,可以直接关系到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体育与健康中准备活动决不是可有可无、可长可短的,它在避免运动损伤,保证课的目标顺利完成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完善、使之朝着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一、准备活动的目的

      物体从静止状态到运动状态都需要经过一个过渡性的准备过程。人体从相对静止状态到投入到激烈的运动状态也是一样,通过有效的准备活动能够克服机体的惰性,使机体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可以做好充分的准备。

      1.生理作用。

      在体育课开始阶段,学生身体都处于相对安静的状态,如果一开始就投入到激烈的体育运动时就会出现身体感到不适应的现象,不能够发挥正常机体水平,甚至会出现运动损伤情况。做准备活动能够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身体的关节、韧带以及各个肌肉群得到充分的热身,减少肌肉粘滞性并提高肌肉的机械工作效率,进而可以促使各器官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工作状态,降低发生运动损伤的现象。预防肌肉、韧带和关节的损伤,大大提高了机体的运动能力。

      2.心理作用。

      通过有效的热身准备活动,能够合理的利用有意注意规律和无意注意规律来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完成较难技术动作时能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心里安慰,觉得自己很有把握完成技术动作。准备活动可以使身体的体温升高,促使细胞的代谢过程以较高的速度进行,在较高的体温中,神经传导活动会更迅速让学生对即将进行的比赛或者练习内容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情感感觉,从而增加了进行体育活动的欲望动机。

      二、准备活动的时间和强度

      我们知道各器官的机能都有它的生理惰性,肌肉的惰性最小,从安静到发挥最大能力只需二、三十秒;心和肺惰性最大,需要二、三分钟才能发挥较大能力。准备活动对机体的能量有一定的消耗。准备活动的适当休息,可以使物质重新再合成,使机体活动的能力得到提高。这样,投入正式运动时,才能更好地发挥正常的机体运动水平。在准备活动与正式活动之间的休息时间间隔以二到三分钟为宜。

      1.准备活动的时间。

      时间是决定运动负荷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时间为40分钟的一节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时间安排在10—12分钟之间,常规练习时间为2分钟左右、一般性准备活动时间为6分钟左右和专门性准备时间为4左右。准备活动时间的多少需要根据季节、温度以及学生自身身体状况等各个方面的因素而决定的。在室外温度比较低的时候,需要适量增加一些准备活动的时间;专门性准备活动的时间需要根据所学的技术动作的难易程度而调整变化。

      2.准备活动的强度。

      准备活动运动量的大小,取决于基本部分内容的强度和性质。同时,和人体机能状态以及对外界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程度。以小学为例,在一节体育课中,准备活动的强度通常以活动后脉搏增到125次/分钟左右为宜,起到全身预热,微微出汗为准。准备活动强度的安排,不能随意,也不能呆板,必须根据人体机能活动变化的科学规律确定负荷量。负荷量过小,起不到准备活动的作用;过大,又会使疲劳太早出现,不利于基本部分的学习。例如,时间短,强度大的剧烈项目练习,准备活动强度要相应加大;中长跑项目教学中,准备活动时间可进行15分钟左右,达到参加活动的肌肉温度提高到事宜高度、内脏器官动员到较高的机能水平为准。值得特别重视的是准备活动的内容安排,也同正式训练的原则一样,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小幅度到大幅度。

      三、准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在选择准备活动时还应该考虑到准备活动的内容和活动方式,应该力求准备活动的多样性、全面性、创造性和新颖性。在热身活动中还可以穿插一些竞技性、知识性、趣味性强的游戏练习,促使学生中枢神经系统不断得到新的刺激,能够让学生产生适宜的兴奋性和愉快的情感体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让学生模仿“兔子跳”或者“青蛙跳荷叶”等游戏,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在快速跑教学中,以“叫号赛跑”或“追逐跑”等游戏,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而且还可以训练学生在途中跑中增强冲刺跑能力。这样可以很好的改善课堂上的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气氛中使身体的各个关节、器官和肌肉群等进入到运动的状态,达到热身的目的。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四、准备活动的注意事项

      1.准备活动教学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性,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包括在身高、体型、注意力的集中、个性特征等方面的不同。准备活动的内容、组织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等差异性来选择,多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等准备活动。小学总共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特别是针对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比较低,注意力不够持久,但模仿性较强等特点。教师就应该安排一些内容相对比较简单,结合具有趣味性比较强的体育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针对高年级学生准备活动设计上需区别于中、低年级段。他们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学自练能力,个别学生有自己所喜欢的运动项目。因此可多采用他们所喜欢的运动项目,结合到准备活动中。符合青春期初期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例如:武术、搏击操、健身操等。

      2.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门性准备活动的有机结合。

      一般性准备活动练习是为了使学生全身各个主要的肌肉群和韧带及关节得到充分的活动。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是针对完成基本部分中主要学习内容相关的肌肉群、器官、韧带及关节得到充分的活动。在教学设计中应该使二者有机相结合。根据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原则和教材内容的需要,合理安排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的练习密度比重,以确保体育课教学的顺利完成。

      本文标题:小学体育教学如何做好准备活动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214002.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