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散文
文章内容页

小学生数学课堂思维能力的培养

  • 作者: 散文百家·下旬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8802
  • 邓安祥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学生的思维能力显得愈发重要,从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当前的主要教学目标。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缺乏一定的思维能力,这阻碍了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得其主动探索数学规律,从而逐渐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1]。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众所周知,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学生逐渐发散思维的过程。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能力的掌握和理解,还应该重视学生在思维发面的发展。最主要的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情况,以及每一位学生思维的差异性进行数学教学。课堂思维能力指的是学生认识数学的能力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也是指学生具备运用抽象思维方法研究事物本质的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学生激发一定的思维兴趣,其次拓展自己的思维想象空间[2]。

      一、引导学生经历思维的过程

      1.为学生提供感知素材。

      小學生正处在心智开发阶段,已经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这种初步的思维是隐性的,需要教师通过直观材料的引用才能激发出来。学生也需要教师的直观操作才能经历自己的思维过程。在日常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使用恰当的演示方式为学生展示直观的教学内容,使得抽象性的知识具体化、概括性的知识形象化。例如,当教师教学到《1亿有多大》时,学生对这个巨大的数字无法准确判断,也没有具体的感知。为了加强学生对数字意义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数量的感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亿个硬币叠加起来有多高,或者一亿张纸重叠起来有多厚。学生会依据教师给定的材料,经历具体的猜想、实验、观察、推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比较一秒的时间和一亿秒的时间,学生会发现一秒的时间非常短暂,而一亿秒的时间却是三年多。通过这一比较,学生就能够充分想感受到一亿的数字有多大。这种为学生提供感知素材的途径,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验和推理中逐渐经历思维的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就为学生建立理性思维奠定基础。

      2.将抽象变得直观。

      教师在引导学生经历思维的过程时,还应该帮助学生思考抽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小学生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也没有很好的理解能力,在学习上难免会比较吃力,提高自己思维能力更是比较困难。教师在学生初步的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概念、法则的理解,通过对这些严谨知识的思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将抽象知识变得直观性的能力,从而逐渐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可以说,直观性是学生抽象思维形成的最初信息来源。因此,教师在教学概念性的知识时,要力求直观。比如,在学习角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角的实物或者模型。学生在课堂上会看到三角板、五角星,在生活中也会发现扇子形成的角,张开的剪刀形成的角,这些实物都能够将角的抽象概念直观化[3]。

      二、调动学生开展思维活动

      1.巧妙地设计问题,诱发学生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不够高,学生对听课的兴趣也不够高。教师往往只是单方面地传授知识,学生没有投入课堂学习的效果并不佳。这就表明,教师要在课堂活动环节中多下功夫,要精心地设计提问环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在提问时,要将侧重点放在学生思考的过程,教师提出问题之后也不能立马告知学生答案。最重要的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不断跳跃,这才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有效的思维能力。

      2.将新学知识与旧知识相联系。

      教师引导学生将新知识联系旧知识,并且进行相关的联想和对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开展思维活动。也就是说,学生正确思维方法寻求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回忆旧知识联系新知识。联想和类比是学生联系新旧知识的方法和桥梁。众所周知,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严密的逻辑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而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续。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活动往往都是建立在以往旧知识的经验上。这就表明,教师每上一堂新课时,就要及时为学生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特别是当这一节课与之前的知识联系较紧密时,教师更应该带着学生回忆之前的学习情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重的是学生在旧知识中迁移规律的过程,在新知识中发展思维的过程。

      三、总结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为其学习其他基础科目带来很大的帮助,也能够为其在以后的发展中奠定良好的基础。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既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发挥辅助作用,随时点拨学生,还要学生积极地配合教学中的每一环节。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学生思考的过程,应该多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发散思维的活动,以此使得学生的大脑得到快速运转。

      参考文献:

      [1] 范丽丹.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23期.

      [2] 赵红艳.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几点看法[J].文教资料,2005年28期.

      [3] 孙淑霞.浅谈如何创设小学数学创新型课堂[J].学周刊B版,2014年1期.

      本文标题:小学生数学课堂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220036.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