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和
摘 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还要使学生感到情景交融,身临其境,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能力;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作为其中一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培养语感等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审美等多方面的能力。然而,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并没有高效使用这一方法。本文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缺憾进行分析,并简单说明如何正确培养朗读能力。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朗读能力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能力培养中,不乏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1.朗读兴趣培养没有得到重视。很多教师在将朗读作为学习的一个环节时,仅仅是让学生机械地进行朗读教材,不具备任何实际意义,也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导致学生的朗读能力无法提高。
2.朗读的技巧指导环节缺失。教师应当针对不同题材、文体的材料系统地整理朗读技巧,并将其教于学生。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忽略了这一点,一味地要求学生大声朗读教材。显然,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是无法自己完成提高朗读技巧的学习任务的。
3.朗读的教学氛围营造未果。教师通常注重语法等讲授,疏忽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导致学生无法接触到朗读氛围。
二、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水平,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
1.提高学生朗读兴趣。培养兴趣爱好的最佳时期就是小学时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朗读,同时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让学生朗读。学生朗读时,教师应当多采用鼓励的方式,让学生建立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2.优化教学措施和方法。在课堂上安排充分的朗读时间,营造出良好氛围。同时应当使用多种朗读形式,并在适当时机利用范读指导。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具、视频、磁带等工具辅助教学。
3.帮助掌握朗读技巧。教师应当对朗读训练点进行反复训练,可以采用示范朗读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将朗读内容进行分解,并就不同的朗读内容采用何种朗读方式进行详细讲解,同时,保证学生有充分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否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前提,是教师是否对这一项重要任务存在重视。只有教师重视并深入研究、不断总结,才能弥补教学中存在的缺憾,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以提高。
三、多实践强化学生读写能力
要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积极训练学生的说读写能力。这就离不开课内外朗读、写作比赛等实践。首先,朗读比赛。朗读比赛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征,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提高个人素质的良好形式。课上,教师可充分利用早读课、读书课开展朗读比赛,可以是配乐朗读、表演性朗读,也可以是模仿性朗读等,最后评选出当堂比赛的“朗读先锋”,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更大的朗读热情。课下,教师可在课余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朗读竞赛。先让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学生上台比赛,再将优胜者选为擂主,接受各小组内其他成员的挑战。随着比赛的推进,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整体朗诵水平便会向着良性方向发展。其次,写作训练。正所谓:“读写不分家。”在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提升朗读能力的过程中,适当进行写作训练十分必要。比如,教师在学生朗读前,可先指导学生读到感兴趣的地方时暂停下来,充分发挥想象,将自己融入主人公的角色中,体会他们的内心感受,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续写接下来将要发生的故事。这样读读写写,边读边写,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读写能力的提升。
四、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语文作为母语教学,学生在生活中都能进行观察、体验和学习,即学生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但他们还不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提取和重组有效信息。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有的课文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有体验,而学生没有读出该有的情感,正是因为没有找到让学生体会的切入点。所以,老师要在引导上多下工夫,引导学生多观察、体验和积累生活经验,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中见文生义,见义生情。
五、教师要多给予肯定和鼓励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读书的评语要以肯定鼓勵、积极引导为主,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读得好就说“棒极了”、“读得真好”、“你真行”等。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取得进步,每个学生都会成功,要对学生充满信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从而对文本产生更深入的理解。同时注重课文的朗读,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让学生在读中感知、领悟和体验。
只要教师能够对朗读教学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进行科学的朗读教学,让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和学奠定牢固的基础。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对小学生而言,朗读水平的高度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朗读既要重质保量,又要完善和创新读的形式和方法。作为语文教师,应以此为出发点,在实际的朗读教学中精心设计,循循善诱,让学生真正领略到朗读的魅力,从而由想读、乐读逐渐转变为会读,实现朗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慧莲.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新教育,2011(6):123.
[2]江松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1):201.